更新时间:2023-01-16 12:44
节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引起的、发生在节瓜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生于叶上,初淡绿色,后变黄色,受叶脉限制带棱角,病斑大小2~6毫米,菌丛生于叶背,淡灰白色,稀疏。
节瓜霜霉病病原为古巴假霜霉菌(学名: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urt.) Rostov.),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1~2枝或3~4枝从气孔伸出,长165~420微米,多为240~340微米,主轴长105~290微米,占全长的2/3~9/10,粗5~6.5微米,个别3.3微米,基部稍膨大,上部呈双叉状分枝3~6次;末枝稍弯曲或直,长1.7~15微米,多为5~11.5微米;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至卵圆形,具乳突,大小15~31.5微米×11.5~14.5微米,长宽比为1.2~1.7;以游动孢子萌发;卵孢子生在叶片的组织中,球形,淡黄色,壁膜平滑,直径28~43微米。
病菌孢子囊在5~3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15~22℃,侵入温度范围10~25℃,以16~22℃最适。孢子囊在10~36℃间都能产生,以15~20℃为最适宜。平均温度15~16℃时,潜育期5天。该病原除为害节瓜外,还可为害南瓜、茭瓜、金瓜、佛手瓜、西瓜、甜瓜、香瓜、黄瓜、西葫芦、葫芦、丝瓜和苦瓜等作物。
节瓜霜霉病主要为害节瓜的叶片。成株感病多在开花结瓜以后,在叶片上初生水渍状淡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或淡黄色病斑,最后变为褐色。严重时,病斑合并成大病斑,叶片枯死。在潮湿环境下,病斑背面生淡紫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若气候干燥、高温、霉状物消失或不易产生。
病原菌越冬情况尚未明确。冬季温暖地区,终年有瓜类作物种植,此病可不断发生。中国北方冬季棚室栽培瓜类,发病后能不断产生孢子囊,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中国南方温暖地区病菌的孢子囊也有可能随季风向北吹送,因卵孢子少见,它究竟能否在中国北方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尚待明确。
该病由季节风从南向北传播的可能性较大。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在适温范围内,湿度起决定性作用。经试验,节瓜在棚室栽培条件下,夜间湿度逐渐升高,引起叶面结露,当湿度100%时,结露急剧增加,结露持续的时间长易发病。露水存在2~3小时病菌孢子才能侵入,否则即使相对湿度100%,只要叶面不结露,病原菌游动孢子囊基本不能移动,则不发病。
在中国,广州地区,4月开始发病,5月为盛期,秋瓜于9月初开始发病;武汉地区,节瓜霜霉病多在5月前后即在植株上出现,6月为盛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