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8 09:14
节菱孢霉菌是在自然界中不常见的一类霉菌,它是分布世界各地的一种植物腐生菌。节菱孢霉菌在甘蔗产区(广东、广西)和变质甘庶中毒发病区(主要是北方地区)的甘蔗样品中均有分布。在实验条件下,以麦芽汁-酵母膏产毒培养基,20℃培养21天,pH值4. 5时产毒量最高,可作为节菱孢霉菌在实验室的最佳产毒条件。
节菱孢霉菌是在自然界中不常见的一类霉菌,它是分布世界各地的一种植物腐生菌,我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1987年罗雪云等对节菱孢霉菌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节菱孢霉菌在甘蔗产区(广东、广西)和变质甘庶中毒发病区(主要是北方地区)的甘蔗样品中均有分布。在甘蔗产区的110份土壤样品中均未分离出节菱孢霉菌,在中毒发病区的74份土壤样品中,有3份样品检出节菱孢霉菌占4.0%,这也说明,变质甘庶中毒主要是由于发病区贮存不当造成霉坏变质所致。
从麦芽汁、马铃薯汁、蛋白胨、酵母膏和蔗糖等成分组成的培养基中,筛选出了麦芽汁-蛋白脉、麦芽汁-酵母膏和马铃薯-酵母膏-蔗糖三种节菱孢霉菌产毒培养基。节菱孢霉菌产毒株的三种培养物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54.0lml/kg,55.0lml/kg和52.0ml/kg。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产毒节菱孢霉菌产毒的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实验室中影响产毒因素的程度大小排列顺序为菌株>温度>时间>培养基>pH值。在实验条件下,以麦芽汁-酵母膏产毒培养基,20℃培养21天,pH值4.5时产毒量最高,可作为节菱孢霉菌在实验室的最佳产毒条件。通过研究还发现,产毒培养物在9个月的放置过程中,其3-NPA的含量未发生变化。
对此研究成果较少。通过甘蔗产区与中毒发病区中毒季节气温的对比研究发现,外界环境气温对甘蔗中毒的发生影响不大,间接说明了温度对节菱孢霉菌的影响不大,与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不一致,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对甘蔗霉变环节进行调查研究证明,不同销售方式、甘蔗贮存条件及贮存期的长短是影响霉变的重要因素。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影响节菱孢霉菌繁殖产毒因素的研究,为预防中毒提供依据。
节菱孢属自1817年命名,该属已分为20个种,很多学者从变质甘蔗和中毒甘蔗中分离到了产毒节菱孢霉。但使甘蔗变质而引起中毒的节菱孢霉菌究竟属何种,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刘兴阶等对163株从中毒甘庶和变质甘蔗样品中分离的产毒节菱孢霉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98株为甘蔗节菱孢,占60.1%;43株为蔗生节菱孢,占26.4%;22株为暗孢节菱孢,占13.5%。甘蔗节菱孢和蔗生节菱孢在我国未曾报道过,属于国内新纪录。通过对来自河北、河南、内蒙、辽宁、广东和广西的甘蔗分离出的菌株研究发现,自南方和北方采集的甘蔗中皆分离出甘蔗节菱泡和暗孢节菱孢,而蔗生节菱孢皆自北方样品中分离出。由于甘蔗产地是广东和广西,北方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的菌株是来自南方抑或运至北方后才污染的,尚需进一步研究。
3-NPA除是某些霉菌的代谢产物外,也是几种高等植物中的有毒成分,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检测方法的建立,不仅可为实验研究提供方便,而且对日常甘蔗监测也提供了依据。胡文娟等建立了薄层色谱3-NPA测定法,按该方法测定甘蔗及甘蔗样品中3-NPA的最低检出量为2ppm,其回收率范围为80.0%-106.0%。刘勇等建立了血浆中3-NPA的气相色谱-热能检定器测定方法、,该方法灵敏度为2ng,回收率为99.23%士6.38%。
用刚断乳小鼠按Horn法测定一次节菱孢毒素的LD50,毒素用水配制,每只小鼠灌胃0.5ml。一次毒素灌胃的LD5o,雄性小鼠为100mg/kg,雌性小鼠为68.1mg/kg、。刘兴阶等采用Horn剂量递增法测定刚断乳小鼠的LD50为65、-121mg/kg。同时发现,小鼠、大鼠、猫和狗为该毒性物质的敏感动物,能引起急性神经中毒和死亡。根据对引起中毒的样品检测,推算出人类对3-NPA的中毒剂量为12.5mg/kg。由此可见,3-NPA对人类的毒性属剧毒级,人类较啮类动物的敏感性高约5倍。
通过对病区河南、河北以及非病区广东、广西和福建的399份市售甘蔗样品进行3-NPA的检测证明,北方和南方各省样品中3-NPA的阳性率无多大差别,然而在3-NPA的含量方面其差别显著,南方无病例报告。由此可见,在刚收割不久的甘蔗中有约10%已被节菱孢污染,但毒素的含量则是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增加,因此控制甘蔗的贮存期是预防中毒的关键。有学者报道了甘蔗外观与其含毒素的关系,外观正常的甘蔗3-NPA阳性率明显低于外观严重变质的甘蔗,平均含3-NPA的量也有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