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瓦·曼德尔布罗

更新时间:2024-07-23 23:53

伯努瓦·曼德尔布罗(1924年11月20日—2010年10月14日),世界“分形几何之父”,出生于波兰,童年时随家人移居法国,后来在美国担任耶鲁大学名誉教授。

详细

1924年11月20日,伯努瓦·曼德尔布罗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立陶宛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成衣批发商,母亲是牙科医生。由于当时局势紧张,他的学业时断时续,受的教育也很不正规。他声称自己从未认真学习过字母,也没有系统地背诵过乘法口诀,只背过五以下的乘法表。11岁时,他跟着家人逃避战乱来到法国巴黎,投奔他的叔叔、知名数学家佐列姆·曼德尔布罗。战争来临时,一家人又逃到法国南部的蒂勒镇。曼德尔布罗做过一阵子机床维修学徒工后,巴黎解放,没有什么学术根底的他,完全靠自己的天赋和直觉,通过了巴黎高等理工学校长达一个月的笔试和口试。在该校学习期间,他参加过法国著名的数学团体——布尔巴基(Bourbaki)协会,但由于该协会摒弃一切图画,过分强调逻辑分析和形式主义,使得他无法忍受而成了一位叛逆者。那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不管给出什么解析问题,他总是可以用脑海中浮现的形状来思考。

曼德尔布罗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先是在瑞士知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手下干了一段时间,然后于1953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一年。1958年,他在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获得一个职位。在那里,他依靠自己的几何直觉去研究看似毫无规律可循的事物,分析过棉花价格的涨落规律、尼罗河水位的变化情况、电话通路中自发噪声的本质以及英国海岸线的真实长度。在他看来,自然界的规律并不总是通过简化为理想的图形才能发现,往往复杂性本身也是有规律的。

与经典的描绘光滑、圆润对象的几何学(如欧氏几何学)相反,曼德尔布罗创造了一种表现斑点、缠绕、破碎对象的几何学。他认为,这种复杂性不是随机和偶然的,这些奇形怪状是有意义的,是自相似的,是跨越不同尺度对称的,而且这常常是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他为这种复杂性引入了分维和分形(fractal)的概念,并将分形理论归纳为一个简洁的公式:f(z)=z?+c。在2010年春季的一次演讲中,曼德尔布罗解释说,如果你切开一朵花椰菜,会看到一样的花椰菜,只是小一点;如果你不断地切、不断地切,你还会看到一样的花椰菜,只是更小一点。

辞世

“分形几何之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1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辞世,享年85岁。 曼德尔布罗上世纪70年代提出“分形几何”概念,所撰写《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一书1982年出版,在数学界乃至流行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分形热”。

就整体而言,分形几何图形处处不规则,例如海岸线和山川形状从远距离看存在不规则。就不同尺度而言,分形几何图形的规则性相同,例如海岸线和山川形状从近距离看,局部形态与整体形态相似。

曼德尔布罗所作开创性研究有助于人们测量一些先前难以测量的物体,例如云团或海岸线。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物理、生物、金融等各项领域,而不规则图形设计理念甚至影响流行文化。

曼德尔布罗出生于波兰,童年时随家人移居法国,后来在美国担任耶鲁大学名誉教授。

法新社16日报道,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向曼德尔布罗家人表示哀悼,“法国对曾经接纳伯努瓦·曼德尔布罗、让他受益于最好的教育而感到骄傲”。

曼德尔布罗的家人在一份声明里说,他死于癌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