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报业集团

更新时间:2023-09-22 22:08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于2006年6月6日正式挂牌,是安徽省第一家市级党报组建的报业集团,与芜湖日报社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属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集团党委经市委组织部批准于2006年7月18日成立。集团组建以来,按照报业集团发展规划明确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集团化改革和产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发展情况

集团现有《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江东网(中国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大学生手机报和《皖江报业》等七大媒体“四报一刊一网站二公司”。目前,《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日发行量12万余份,《芜湖手机报》订户5万户,中国芜湖新闻网日点击量15万人次。2009年,集团实现总收入1.1亿元。

芜湖日报

芜湖日报》是中共芜湖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7月1日,目前,对开8版(周六、日4版),全彩印刷,集团正努力将其打造成拥有“全球视野、百姓视角”的现代都市党报。

大江晚报

大江晚报》是一张综合类都市报,1996年1月1日创刊(时称《芜湖晚报》),目前,四开32版(周六、日16版),已经成为安徽发行量、广告量、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是皖江地区报业的“领头羊”。

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

《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是一份以“关注民生、引领时尚、服务生活、指导消费”为办刊宗旨的城市生活周刊,共44版,封面铜版纸彩色印刷。

中国芜湖新闻网

中国芜湖新闻网是以新闻资讯为主的综合性网站,已跻身全国百强新闻网。2006年8月,集团开通了省内第一家市级网站视频新闻;2007年3月,集团在全省市级媒体中率先创办了《芜湖手机报》。

经营理念

立足于建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运行机制,努力打造“省内一流、全国同等城市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报业集”的目标,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与芜湖日报社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属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宣传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通过做大做强报业,使之与芜湖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芜湖、实现率先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集团以“报网立社、新闻立报、经营强社、内容为王、渠道至上”为发展纲领,以“抓宣传、抓产业,抓改革、抓创新、抓制度、抓队伍、抓和谐”为着力点,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正大步走向新时代。

企业管理

抓宣传,内容竞争力不断提升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彰显媒体影响力

集团各媒体着重组织打好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奥运、抗震救灾、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等主题宣传、自主创新、芜湖对外形象宣传等8个宣传战役。特别是《芜湖日报》在A1版开设了“30个春天的故事”专栏,推出 “芜湖30个第一”、“30件民生大事”、“30个发展亮点”、“30个现代农业典型”等系列报道,市委宣传部将这组系列报道汇编成书发行,该系列策划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2、坚持贴近,创新版面,凸显品牌吸引力

一是继续打造品牌专栏、专版。各媒体精心办好“党报进社区”、“时评”、“鸠兹文苑”、“凡夫沙龙”、“中江论坛·在线访谈”等品牌栏目、专版,形成了新的特色和亮点。二是着力打造新的品牌栏目。《芜湖日报》从2008年5月起新开设了“党报热线·局长零距离”栏目,每月1期,已开办14期,局长做客党报,专题解答、解决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架起了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三是全面实施平面媒体改版。精心策划和组织《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全面改版,重点在改思维、改内容、改形式、改机构、改机制上做文章,新闻时效性、版面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3、当好喉舌,服务群众,塑造党报亲和力

一是提升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2008年12月17日,芜湖市发生出租车停运事件,并有少数司机闹事,给市民出行和社会带来影响。集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连夜部署记者立即深入一线采访,认真编审稿件,果断地将该事件的采访报道放在日报、晚报重要版面,一直干到18日凌晨4时多。《芜湖日报》18日头版刊登《出租车聚集停运 老百姓深表不满》、《5名滋事出租车司机被警方抓获》等稿件,与市有关部门公告放在一起,选准角度,精心编排,强势处理,放大效应,有力地引导舆论,配合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二是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日报刊登了《桂镇中学少数教师“生财有道”》报道,对桂镇中学少数教师利用假期搞家教补课生财进行曝光,得到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使有关责任人受到追究,受到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同时,对不宜公开曝光的稿件,编印成《芜湖日报内参》报有关市领导,较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构筑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抓产业,报业经济不断做大做强

集团确定了以“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为总体思路,重点在大力发展广告业、发行业、印刷业、网络业和相关产业等方面创新经营理念、发展思路、经营模式、经营手段,实行精细化管理,拓展空间。特别是面对着报业市场巨大的市场冲击和竞争压力,积极发展新兴媒体,加大对芜湖新闻网和《手机报》的培育力度,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新闻网日点击量由原来的每天1.8万人次,增加到目前的7万人次以上,成为本地第一综合性门户网站。创办我省第一份面向高校学生服务的《大学生手机报》。集团成立新闻网建设领导小组,计划投入近300万元用于新闻网建设,将其建成集新闻、政务、商务和娱乐于一身的综合性地方门户网站,成为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008年,集团实现总收入、广告收入、发行收入、印刷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7.68%、17.65%、0.32%、6.12%,广告收入创历史新高,在省内市级报社中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在芜马铜宜沿江城市带中,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广告收入是其他三个城市报社的总和还多40%。手机报订户突破5万户大关,是上一年的3倍。集团克服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纸媒体广告收入同期增长21.6%。

抓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报业创新关键环节。报业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一体、两制、三规范”的改革举措,即在集团的整体框架中,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分开、事业和企业体制分离,通过体制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

1、组建印务有限公司

对印刷厂实行转企改制和职工身份置换,整合市政府机关印刷厂资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在公司组织结构、劳动人事、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等微观运行机制上深化改革,形成充满生机、活力与竞争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培育具有雄厚实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占有较好市场份额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市场主体。

2、健全完善用人用工分配和劳动保障制度

在编人员全部签订聘用合同,实现全员聘用。职工养老保险完成对接,离退休人员全部由社保发放工资,全体在编人员社保关系已建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完善年薪制,继续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普通职工双向选择上岗、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人事关系代理制、在编职工岗位聘任制、全员聘用制,打开进入口通道,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现岗位聘用,按岗定酬,岗变薪变,逐步加大工资收入中活的部分比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3、完善组织机构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集团现有的内设机构和职能、人员编制进行适当调整,其中芜湖日报将原有总编办、要闻部、新闻部、社会新闻部、专刊部、副刊部、时事部、县区新闻部、校对部等9个部门撤并成立总编室、采访部、专副刊部、出版部4个部室,优化组合资源,增加经营管理、采编一线力量,减少内设机构、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实行扁平化管理,实行层层授权、建立高效率、有活力的报业内部组织系统。

4、创新经营模式,增强经营合力

确定“强化集团主体地位,明确集团权责关系,优化集团资源配置”的思路,按照集团化运作的规律,对报业所控版面、人力、客户等资源重新组合,重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壮大集团经济实力。一是逐步全面整合广告、发行,改变各媒体采编、广告、发行的“三位一体”,建立集团层面的“一位三体”的运营模式,将办报、经营“两分开”落到实处。二是创新和完善分级核算和分段核算相结合的核算体系。

抓创新,“走出去”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和支持下,报业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工程,着力在《大江晚报》跳出芜湖、走进合肥,走得进、站得住、培育好、发展快上求突破,提高竞争能力。集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社长张维水为组长的《大江晚报》“走出去”工程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2008年9月2日,驻合肥工作站一行4人正式进驻省城。2008年12月29日大江晚报改版试运行,2009年1月1日,改版后的《大江晚报》以独特的风格和崭新的形象首次批量亮相省城。

《大江晚报》走进合肥开创了中国地市级媒体向省城迈进的先河。半年多来,发展势头良好。《大江晚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报纸定位、特色得到省城读者认可。受到中国传媒业界广泛关注,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地市级报做大做强的勇敢尝试,是地市级报走进省城的开拓者、中国报业的“芜湖现象”、地市级报走向省城的“芜湖样本”。

抓制度,管理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

把制度建设作为报业集团基础性工作来抓,重视抓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事、管人、管钱、管权。集团修订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17项、出版管理制度17项、经营管理制度8项、行政管理制度13项,废止制度8项,特别在财务和广告中建立数字管理平台,完善广告业务系统软件,规范广告收入管理和财务核算及内控制度,集团资产、广告收入管理得到全面规范,财务制度得到完善提高。《干部职工考勤奖惩办法》赏罚分明,定期督查,奖惩兑现,职工组织纪律观念得到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抓队伍,干部职工素质能力逐步提高

集团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职工队伍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坚持经常举办专题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活动,对中层干部和全体采编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强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作风和创新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继续营造鼓励工作创新、支持业绩冒尖的环境,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不出事、能共事”的团队。对重点栏目和骨干记者、编辑等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实行首席记者、首席编辑制。着手制定采编之星、管理之星、经营之星、技术之星、服务之星评选奖励办法,促进全体员工练一流本领、创一流业绩。

抓和谐,报业环境不断优化

集团坚持以“对外树立好形象、对内形成好风气”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为社会“送温暖、献爱心”、综合治理等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的载体,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让广大员工分享集团改革发展成果,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在报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了职工收入,更新、升级采编、广告软件系统,改善办公条件,共享报业发展成果,彰显人文关怀,逐步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贡献、一流待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