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29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属于禾本科芦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发达的葡萄根状茎,且茎中空光滑;叶片披针状线形,排列成两行;圆锥状花序微向下弯垂,下部枝腋间有白色柔毛;果实呈披针形;花期在7月;果期在8~11月。
芦苇多年生,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40)厘米,节下被腊粉。
叶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两侧缘毛长3-5毫米,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长30厘米,宽2厘米,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
圆锥花序大型,长20-40厘米,宽约10厘米,分枝多数,长5-20厘米,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柄长2-4毫米,无毛;小穗长约12毫米,含4花。颖具3脉,第一颖长4毫米;第二颖长约7毫米。第一不孕外稃雄性,长约12毫米,第二外稃长11毫米,具3脉,顶端长渐尖,基盘延长,两侧密生等长于外稃的丝状柔毛,与无毛的小穗轴相连接处具明显关节,成熟后易自关节上脱落;内稃长约3毫米,两脊粗糙;雄蕊3,花药长1.5-2毫米,黄色;颖果长约1.5毫米。
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
芦苇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喜生于沼泽地、河漫滩和浅水湖等环境的称之为湿地芦苇;分布在干旱区绿洲农田外围、盐碱地,甚至一些沙漠区域等环境的称之为旱生芦苇。
芦苇的繁殖能力强,在适宜条件下,无论是种子、根状茎和地上茎都可栽种。
由于芦苇田不能翻耕和施底肥,土壤中养分不能完全满足荻苇生长的需要。在芦苇刚进入生长盛期进行施肥。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氢钾、磷肥、钾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丰产露等。进行叶面喷施0.5%的尿素(亩用量1千克)、0.4%的磷酸二氢钾,亩产分别达到1000千克和1100千克,比未喷施的分别提高32%和40%。
建立排灌设施,芦苇虽属喜湿性植物,但也不能长期淹水,以免土层缺氧烂根。因此,芦苇田建设要求排灌设施配套,深沟大渠,使地势低洼易受水淹的苇田可以及时排渍,还可在长江涨水季节导洪引淤,使芦苇田年平均淤泥达5-20厘米厚,连续多年引淤,可抬高芦苇田,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有利于芦苇生长。此外,深沟大渠还可起到防护作用,减少因人畜践踏而造成非正常的芦苇死亡。
芦苇田杂草有159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8种,特别是鸡矢藤、野大豆、小旋花等危害更为突出,针对芦苇田草苇混生的现实,应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的防除措施。用2,4-D丁酯乳油30毫升加五氯酚钠755毫升兑水12千克,在4月中旬杂草藤子长到15-33厘米时开始喷药,防效达95%。也可用二甲四氯30毫升兑水15千克或百草敌25毫升兑水15千克喷于杂草上,防效也很好。在进行化学除草的同时,对于少数未杀死的杂草进行人工扯藤,效果更好。
主要害虫有荻蛀茎夜蛾和棘禾草螟,这两种虫害一般造成芦苇减产30%左右,严重芦苇田甚至完全无收。为了控制这些虫害,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出发,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适时平地砍割,收光捡净,烧底火和面火,割后浅耙松土冻凌,从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源,达到早防。二是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群集危害时,抓紧时间割除枯心苗,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各种灯光诱杀。三是根据虫情测报,适时用药防治。采用具有内吸作用,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重点对“四边”进行喷药,挑治枯心团。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虫口减退率达90%以上。
芦苇根茎四布,有固堤之效;芦苇能吸收水中的磷,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苇的叶、茎、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芦苇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在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用作铺炕、盖房。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就是用芦苇的空茎做的。芦苇穗可以制作扫帚,芦苇花的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用途有很多种。
芦苇多种在水边,在开花季节特别漂亮。市场上芦苇的新品种有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温、抗倒伏的特点,有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的优点。芦苇花序雄伟美观,常用作湖边、河岸低湿处的观赏植物,有固堤、护坡、控制杂草的作用,杆为造纸原料或作编席织帘及建棚材料,根状茎供药用。
芦苇生物量高,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用作畜牧业,饲用价值较高。家畜喜食芦苇的嫩茎、叶,芦苇地可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适宜马、牛大畜放牧。除放牧利用之外,还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之后,牧草香味浓。
《本草纲目》记载芦叶可以治疗霍乱,而芦茎、芦根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甘,寒,无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解鱼蟹毒,清热解表。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表热证,解河豚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