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8 11:39
战国时期中国花丝已与金银渗和镶嵌等工艺相结合。定州西汉墓出土的 花丝“辟邪”、“群羊”、“龙头”等是最早的实物。
明代花丝发展形成高潮,并有不少精品,如明定陵出土的金丝皇冠和凤冠,编织、堆垒技艺精良。
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川成都创制平填花丝制品,有盘、盒、瓶、领花、戒指等。花丝以北京、成都为主要产地。
北京花丝多与镶嵌结合,以编织、堆垒见长。欣赏品有炉、熏、建筑、人物、动物等。其中建筑类作品制作较复杂,需运用堆垒、编织、掐丝、镶嵌等多种技法。日用品有手镜、烟盒、粉盒、糖盒、酒具、花插等。
成都银丝制品无胎成型、结构严谨、纹样清晰,玲珑剔透,富于变化,以平填花丝技法为主。优秀作品有“丹凤展翅”、“孔雀开屏”大挂盘,以及“玉羽迎春”挂瓶。
花丝拉制前,要将银条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成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拉丝,专用的手工拉丝工具称为拉丝板,上面由粗到细排列着四五十个不同直径的眼孔。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孔比头发丝还要细。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有时需要经过十几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细丝。最初拉制的银丝表面粗糙,要费很大力气,经过几次拉制后才逐渐变得光滑。
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表面是光滑的,这在行内被称为“素丝”,经过一定的加工,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花丝”之名由此而来。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分别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