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贝

更新时间:2024-06-27 11:08

花甲贝,是帘哈目帘蛤科巴非蛤属软体动物。贝壳呈长卵圆形、稍膨胀,腹缘略扁;壳顶平缓突出弧度较小,近壳中部稍后方,两壳顶尖相靠较近;前背缘短于后背缘,并略有弯曲;后背平坦,略斜;贝壳前、后端呈圆弧状,较光滑,腹缘部较直;壳面浅黄棕色,表面平滑,生长纹很密;整个壳面布满紫色波纹,细而斜且交织成网状;贝壳内部白色或略呈紫色,左壳三枚主齿竖起,分散排列;右壳前主齿薄,中央主齿高,后主齿两分叉。

形态特征

波纹巴非蛤贝壳呈长卵圆形、稍膨胀,腹缘略扁。壳顶平缓突出弧度较小,近壳中部稍后方,两壳顶尖相靠较近。前背缘短于后背缘,并略有弯曲;后背平坦,略斜。贝壳前、后端呈圆弧状,较光滑,腹缘部较直。壳面浅黄棕色。

贝壳表面平滑,披有一层光亮油漆状的壳皮,光泽鲜亮,同也生长纹很密,隐约可见。没有放射肋,整个壳面布满紫色波纹,与生长轮脉走向相反,细而斜且交织成网状。这些波纹在贝壳的腹缘仍清晰可见。小月面白色、光滑、稍长,上面布有许多紫色条纹;楯面同样呈白色,也有许多紫色条纹。韧带长梭形略凸出,呈黄棕色且颜色较深。

贝壳内部白色或略呈紫色。铰合板小,铰合齿3个,左壳三枚主齿竖起,分散排列;右壳前主齿薄,中央主齿高,后主齿两分叉。外套痕清晰,外套窦弯入浅,先端平而纯,也有部分个体先端呈圆弧形。前、后闭壳肌痕大致呈不规则梨形,不同个体也存在差异。进出水管分开,斧足肌肉发达,显黄色。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

从浙江(南部近海、南麂列岛)往南、福建(霞浦、罗源、福清、平潭、兴化湾、同安、厦门、东山湾、诏安湾)、广东(南澳岛外、海门、汕尾、广海、上川岛及近海、阳江近海、广州湾)、香港及近海、澳门近海、雷州半岛西面、北部湾近岸、涠洲岛、龟龄岛、海南(海口、新盈和三亚)都有分布。

国外分布:

日本房总、能登以南有分布。此外,印度洋的阿曼湾,Marlnar湾,马德拉斯,墨吉群岛,泰国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Celebes),Lombok,帝汶,阿拉富拉海和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也有记载。

生活习性

波纹巴非蛤是浅海底栖型贝类,多生活于大潮时水深0.5~3.5m的潮下带底部软泥中,最深可分布到10m水深。在有烁石、碎贝壳和腐殖质混杂的泥沙底质,尤其是在海底凹陷区,栖息密度特别大,埋栖深度在20~30cm,夏季较浅,冬季较深。

由于营埋栖型生活,其活动能力相对较弱,不存在大尺度迂移的能力,但其斧足肌肉发达,可在小范围内移动。外套膜包裹软体部,结构趋于简单,水流通过水管进入其身体,靠栉鳃过滤水中的微藻进行滤食。同其他帘蛤科贝类一样,波纹巴非蛤的前闭壳肌略小于后闭壳肌,起着关闭双壳的作用。饵料中硅藻大约占3/4,其他轮虫、原生动物等占1/4。主要敌害生物是蟹类、部分螺类,如福氏玉螺、斑玉螺等。

营养成分及功效

波纹巴非蛤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健康海洋食品,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Tau、EPA、DHA及各种蛋白氨基酸等,它们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波纹巴非蛤富含的Tau是一种带有磺酸基的特殊氨基酸,具有促进大脑发育、降血脂、降血压、防治胆结石、治疗病毒性肝炎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多种生理功能。EPA和DHA对人类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活性物质,对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清脂肪质量、促进脑细胞的形成、增强记忆力等有显著功效。而在波纹巴非蛤蛤肉蛋白的氨基酸中含有3 种芳香族氨基酸(Trp、Tyr和Phe),占氨基酸总量的8.12%,脯氨酸质量分数也多达氨基酸总量的3.48%。

经济意义

食用价值:

可作为冷冻蛤肉包装出售;

可被加工成风味浓郁,色泽、弹性良好的“花甲螺丸”等鱼糜制品;

可经干燥、烘焙、调味等精制而成贝类干制品、腌制品及罐头等系列休闲食品。

保健价值:

波纹巴非蛤蛤肉蛋白是提取降血压肽的合适蛋白源;

可经过精深加工而制成健康保健制品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