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洞大桥

更新时间:2024-03-05 15:11

花鱼洞大桥(Huangyudong Bridge)是中国贵州省清镇市的过江通道,跨越红枫湖,是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

建设历程

1991年3月,花鱼洞大桥建成通车。

2010年至2011年,花鱼洞大桥完成一次加固维修。

2011年,取消高等级公路收费后,花鱼洞大桥移交贵阳公路管理局管养。

2014年,花鱼洞大桥经国家道路及桥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被评定为四类危桥。

2015年6月,国家道桥质检中心通过对花鱼洞大桥实施荷载试验和特殊检查,发现其中间箱底纵横向交错粘贴炭纤维布再次出现了严重病害,桥墩混凝土出现大面积脱落现象。

2018年12月14日,贵州省公路局、贵阳公路管理局决定对花鱼洞大桥实行拆除重建。

2019年2月20日,为提高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将原主跨150米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拆除重建为主跨180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该工程动工。11月2日,花鱼洞大桥改造工程完成缆索吊装系统荷载试验。

2021年6月29日,新花鱼洞大桥建成通车。

桥梁位置

花鱼洞大桥位于中国贵州省清镇市,途经线路为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上海—瑞丽公路),跨越红枫湖,南距便民桥约120米,南距红枫湖大桥约300米。

桥梁设计

建筑结构

花鱼洞大桥桥梁造型美观、跨越感强、和周围环境协调,设计施工经验成熟。湖面不设置桥墩,对通航及泄洪有利,对红枫湖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影响小。

花鱼洞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主拱圈由4根弦管组成,主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管内填充C5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桥面系采用纵横梁结构体系,其中纵梁分为主纵梁3道,次纵梁2道。横梁除在交界墩位置采用混凝土结构外其余均为钢结构,横梁共计25道。纵横梁通过栓焊进行连接。钢结构横梁共计4种类型,除标准横梁外其余位置因拱肋倾斜考虑支撑的需要横梁适当加长,高度因横坡而相应变化。主纵梁共计3种类型,次纵梁共计3种类型,全桥共计17对吊索,吊索均采用GJ15-15型。吊索张拉端设置在拱顶,固定端设置在横梁顶部。

设计参数

花鱼洞大桥全长为269.6米,主跨为180米,全桥孔跨布置为5个直径15米的孔跨、1个150米的孔跨、4个15米的孔跨,主拱计算矢跨比为1∶8,桥面净宽为9米的行车道加两条1.5米的人行道共计12.51米,其中车行道9 米。拱脚弦管高5.5米,拱顶弦管高3.5米。拱圈向内倾斜10°。拱肋计算跨径180米,拱轴线系数为1.8,净矢高为45.0米,净矢跨比1:4。拱肋上、下弦管直径为850毫米×25毫米、850毫米×20毫米,平联管规格直径为550毫米×12毫米,拱铰处斜腹杆规格直径为550毫米×28毫米,立柱以下直腹杆规格直径为500毫米×12毫米, 其余腹杆规格直径为450毫米×12毫米。标准横梁(吊杆处)长17.5米,梁最小高度1.8米,标准主纵梁(吊索间)长6.5米,标准次纵梁(吊索间)长6.7米,次纵梁高度均为0.8米。

运营情况

2021年6月29日,花鱼洞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免费通行。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花鱼洞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难题:

花鱼洞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面的创新: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4月,花鱼洞大桥先后获得11项国家专利技术、1项省级工法。

截至2023年8月,花鱼洞大桥先后获得4项工法获省级工法、7项技术获国家专利技术。

荣誉表彰

价值意义

它(花鱼洞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于沿线乡镇、村寨、企业、村民来说是一件值得欣喜的好事情。花鱼洞大桥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大冲村与清镇市区、贵阳市区的距离,为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销售带来便利,也为当地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澎湃新闻 评)

作为大冲村对外联系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花鱼洞大桥对于大冲村而言意义非凡。因为大冲村对外运输农产品、游客前来旅游、村民外出等都主要依靠这座桥。(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李娜 评)

花鱼洞大桥的建成,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提升了景区桥位处的景观纵深及层次感,成为红枫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处于环境敏感区的旧桥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施方案,为同类型桥梁的建设提供了范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自2021年6月通车以来,花鱼洞大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生态和景观效益显著。(《贵州日报》 评)

花鱼洞大桥属国道320线贵黄公路上的重要桥梁,肩负着联通贵州中西部的重要任务,是地方群众出行、企业经营、产业发展的重要通道,交通管制期间,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贵州公路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