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5 23:39
芽庄湖,山东省小清河支流杏花河中游湖泊。位于山东省邹平县与章丘两县交界处,系古湖泊浒山泺之一部,为漯河、杏花河滞洪湖泊 。 1950年秋,邹平县为防洪除涝,将浒山泺西隅辟为湖泊。因该湖位于芽庄村(属章丘刁镇)东故名芽庄湖,是滨州地区内首建的纳洪平原水库。
芽庄湖,为跨境湖泊,位于章丘区境内东北角刁镇与邹平县明集镇、青阳镇交界处,沿湖有小辛、南芽、北芽、曹庄4个村。因临近芽庄村得名。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滨州地区志》记为5.62平方公里),其中邹平境内内2.9平方公里(《邹平县志》记为3.25平方公里),邹平境内2.48平方公里(《滨州地区志》记为3.25平方公里,《滨州地区志(1979-2000)》记为4.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17平方公里,水深一般1.9米,最深2.4米,湖容量1500万立方米(《邹平县志》记为2200万立方米,《章丘县志1840~1985》记为1740万立方米)。
芽庄湖位于邹平与章丘两县交界处,系浒山泺之一部,为漯河、杏花河滞洪湖泊。浒山泺,在山东省邹平县城西15里,九龙山以西,原为故小清河滞洪区,自故清河淤塞,(1639年(崇祯十二年)漯河从万家口(今辛寨乡鲍家村)决口,水流入浒山泺。),獭(漯)水流经其中,遂成汪洋。王士祯《长白山录》记载:“浒山泺在九龙山西。醴泉寺北,中多芙蕖、菱芡、茭芦、鱼蚌之属,渔舟虎落,交于山麓,周回三十里,盖獭(漯水之委也”。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知县桂麟令民掘地北注新清河,自上口东至出境计长30余里。浒山泺积水顺清河沟(又名环河沟)排入小清河。
1935年(民国24年)4月,梁漱溟倡导疏浚杏花沟,浒山泺积水减少,泺底常露。建国后,浒山泺面积约30平方公里。除汛期外,仅19平方公里有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浒山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大部为沼泽洼地。1950年在泺区西侧修筑芽庄湖围堤,漯河纳入湖区。泺区面积缩为15平方公里,滞洪量由1500万立方米减为1000万立方米,部分土地退水还耕。1950年秋,邹平县为防洪除涝,将浒山泺西隅辟为湖泊。1976年后,马四干运河中穿浒山泺,泺区分为东西两滞洪区。西区蓄洪700万立方米,东区大部成良田,若遇特大洪水,可蓄洪300万立方米。至2000年底,由于降水稀少,浒山泺部分洼地已退水还耕。
1992年,刁镇政府为改造城区街道,填漯河建成中心大街,两侧分别铺设D600排水管道,污水、雨水分别排入漯河东河道及镇北引黄干渠,最终排入芽庄湖,后刘村以北河道遂废。此后,漯河皆由后刘村东分洪道入芽庄湖。改线后的漯河河段总长20公里。
1952年,芽庄湖列入杏花沟排水网工程,在湖出口建浒山闸泄水入杏花沟。1953年,对湖堤进行加宽,并扩建了浒山泄洪闸,兴建东堤溢洪口,以保湖区安全。1968年,在东堤建分洪闸一座,过水流量60立方米/秒。1979年,马四干南延,将浒山泺分为东西两部,西部仅能蓄水300万立方米。近年来,由于降水稀少,大部洼地已退水还耕。
芽庄湖,东堤分洪闸处设计过水流量64立方米/秒。当湖内蓄洪达1500万立方米时,可开闸放水入浒山泺分洪。1980年后,章丘客水渐少,湖水日减,湖底大部裸露,蒲苇丛生。
1991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696万吨,废水排放达标率58%。境内水体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漯河、绣江河、芽庄湖、杜张水库水体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体标准,
芽庄湖为漯河和杏花河之间的滞洪水库,西纳漯河,东北接杏花河,另外有若干小的分洪河道或复入杏花河,或入小清河。
漯河,原名獭河,亦称杨绪沟。从相公庄镇龙湾头上接东巴漏河,经相公庄镇黉塘闸、绣惠镇山头店、刁镇,至辛寨乡鲍家村南之万家口折向东流,经任家道口东入芽庄湖。全长28公里,河床宽30至70米,属常流河。漯河、东巴漏河总长67公里,流域面积4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3%。主要支流有漯水源、小岔河、芙蓉沟、乾河、滋泥沟、海泉河、红石子河等。
杏花河,古名环河沟,又名清河沟,为排泄古浒山泺积水的一条小沟,每逢雨季常成水患。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知县桂麟令掘清河沟,引水北注新清河。1935年(民国24年)春,邹平实验县政府征集民工疏浚,适值杏花落红,流水漂泛,遂更名为杏花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杏花沟经多次整修治理,排水能力大大提高,1969年改称杏花河。
杏花河源出芽庄湖,上接章丘漯河客水,自浒山闸沿明家集乡南部流向东,至青龙山北首折向东北入韩店乡境,经上口村、甲子、张家、东白至孙镇乡霍家坡南折向东行,又至袁家屋子再转东北经徐王屋子,沿孙镇乡与焦桥乡界至孙镇乡大有里村东,转至焦桥乡张官村北穿胜利河入桓台县境,至金家拦河闸注入小清河。县境内总长33公里,流域面积425平方公里。河道上口宽40米,底宽24米,平均深4米,堤距70米,防洪水位一般10.4?17.97米,最大行洪流量100?150立方米/秒。杏花河在县境内上接芽庄湖,下有9条河道汇入。分别为五十米大沟、黛溪河、郑马河、六六河、长白沟、新民河、安袁河、利民河、刘套大沟,除黛溪河为自然形成的排洪河道外,其他均为人工开掘排灌两用河道。
长白沟,原系古河道。1916年开挖,因流经原长白乡而得名。此沟源于芽庄湖,经许道口、牛官村,向北折至孙镇乡官庄村,再经王伍农场南入杏花河。后马四干运河、郑马河开通,苏家桥以西河段遂废。
郑一沟,原名段清沟,源于芽庄湖。1965年底开挖,至1982年先后四次疏浚和加宽,现河底宽6米,深5米,全长17.7公里。行洪流量3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49平方公里。郑一沟自芽庄湖由南向北,流经明家集乡段桥村东至里八田乡大碾村,斜贯里八田乡中部,经吴家、刘井、郑家、粉张、张家寨、豆腐赵、于家村入九户乡境,又经丁郭李、刘家寨,至饮马村渡口入小清河。郑一沟河道较直,泄洪流畅。1984年列为引黄灌区一干渠行水渠道,中游刘井村北有郑马河与之沟通,下游接小清河穿涵引水渠,上游向东拐人一干连接段,与杏花河衔接,成为一条防洪、排涝、灌溉综合利用河道。
芽庄湖,丰水年可蓄水滞洪,非滞洪期西南部地势高处可种植粮食作物,东北部地势低洼处种植苇、蒲。2003年,由于连年降水偏少,芽庄湖到2003年存水极少,水生物种濒危。章丘市土管局进行土地开发挖台田,施行上粮下莲或上粮下渔种植模式,收获颇丰。
邹平县内还在芽庄湖一带沼泽地和坑塘大量种植苇、藕,有的还采取鱼塘种藕。建国后,开始种东明大苇。1980年,种植面积达3679.7亩,年产量700万斤,品种主要分东明苇和自生苇(又称小苇)两种。东明苇主要供当地群众打箔、编席之用,小苇主要为打帘子、编笆的原料。
利用芽庄湖出产的芦苇,湖周边乡村把苇编作为主要副业。苇编以打苇箔为主,间有打高粱秸箔者,尤以明家集乡南部段桥、南宋、成家、高家、西闸、许道口等村为盛,原料来自附近芽庄湖。1963年,县供销社收购苇箔16000领,其中仅明家集乡就收购近万领。“文化大革命”中苇编业衰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渐趋兴旺。1985年,明家集乡有打箔者800余户,年生产苇箔72000领。
芽庄湖为跨境湖泊,位于境内东北角刁镇与邹平县交界处。为使湖内低洼荒地得到开发利用,刁镇政府在芽庄湖区土地复垦。从1989年始,土地开发本着“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投资少、见效快、规模较大的土地开发项目。1991年,砖瓦窑厂取土用地复垦工作在刁镇搞试点,后在全县推广。
1990~1991年,投资35万元,对芽庄湖进行粮、棉、林、芦苇综合开发,共计开发台条田66.7公顷,新修生产路6条、7.5公里,新建生产桥7座,开挖排水沟1.1公里,植树1万株。1997~2001年,刁镇政府对湖面进行开发治理,累计投资1200万元,进行了三期综合开发治理。一期开发(1997~1999),开发土地面积236公顷;二期高标准开发(2000),开发土地面积86.67公顷,硬化道路7公里,打井20眼,建欧式井房20座,修桥涵15座,植树2万株,挖抬田46个;三期高标准提升工程(2001),与市土管局联合实施,开发土地面积46.67公顷,打井20眼,建管理房23座,建桥涵14座,修路2.5公里。
筑堤。1950年秋,在现芽庄东浒西隅筑堤围湖,以纳章丘漯河之水,遂成湖泊。1952年4月,章丘、邹平两县民工加高湖堤,围堤周长9.9公里,顶宽3.5米。1952年4月,省政府组织章丘、邹平两县民工加高湖堤,围堤周长9.9公里,顶宽3.5米,湖堤高程20.5米,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
治河。1950~1953年,淄博专区组织章丘、邹平、长山3县民工,全面疏通杏花河干流,并对芽庄湖围堤和7条排水网进行了治理。1963年后,每年进行两次切滩、复堤、清淤。1966年杏花沟改名为杏花河后,先后4次清淤,两次切滩复堤,加大了排洪能力,减少了内涝。1950年,疏浚长白沟20华里导入杏花沟,1952年延长至芽庄湖,1963年疏浚23公里,1967年进行改道,经4次治理,长白沟现已改造成10万亩丰产方之排水尾闾。
浒山闸,位于芽庄湖东北角,系开敞式节制闸,12孔,单孔跨度2~2.5米,闸高6米,闸底高程15.13米,闸前防洪水位20.13米,过闸流量100立方米/秒。建于1952年,主要为调节杏花河水量,为砌石结构,木闸门,人力启闭。1984年,邹平县投资80万元,将浒山闸8孔木闸门改建为钢闸门,手摇启闭机改换为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
芽庄湖上3座泄洪闸:东堤泄洪闸(1968年建)、段桥南泄洪闸(1952年建)、西董村北泄洪闸(1976年建)。芽庄湖分洪闸,座落于芽庄湖东堤,原为溢洪坝,1968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砌石结构,开敞式闸。8孔,每孔宽3米,分洪流量100立方米/秒。在湖内蓄洪达1500万立方米时,可开闸放水浒山泺分洪。
章丘市造纸厂是境内水污染大户,日排废水1万多吨,废水严重超标,对章丘与邹平搭界的芽庄湖造成严重污染。1993年,省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一号议案和省政协第203号提案,就章丘市造纸厂污染芽庄湖问题提出意见。同年,企业投资880万元新上碱回收工程,由于运行不稳定,废水污染依然严重。1995年5月1日,纸浆车间停产,调整产品结构,购买商品浆,生产高档纸。至2000年,市第二造纸厂、绣惠、宁家埠、马安、贺套造纸厂等一批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企业相继关停。2001年,市造纸厂全面关停制浆生产线。2004年,投资220万元新上污水处理系统。2005年3月,通过济南市环保局验收。
芽庄湖西部,为章丘区刁镇镇,东隔芽庄湖与邹平县相望,集山川、湖泊、平原于一域,面积77.49平方公里。境内以平原为主,东南依长白山为低岭坡地,东北傍芽庄湖为水洼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漯河纵贯南北,沿河皆平原,土质肥沃,利于灌溉,为黄淮海平原农业重点开发区。1985年9月,撤区设镇。1986年,辖刁镇、旧军、索家、道口、山河5个办事处,50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1.43万户、6.13万人。1994年,增设清平居民委员会。1995年,辖原5个办事处,51个行政村(居)、54个自然村,1.47万户、6.4万人。工农业总产值7.89亿元。为全国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山东省200强重点乡(镇)之一,山东省星火示范乡(镇)。镇驻地刁镇。
1955年下半年,为便于芽庄湖产(芦苇)和水利管理,芽庄南村、芽庄北村、小辛、请十户、炭张铺、山陈、小坡、曹庄8个自然村划归邹平县。
明集镇(明家集乡),位于邹平县境西部,总面积为7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7%。1985年,总人口34445人,平均每平方公里483.7人。耕地面积6.99万亩,人均3.04亩。乡政府驻明家集村,东南距县城9公里。 明家集乡境域在1929年后属邹平县第五区,1933~1937年为第八乡,1938年归属明集区。1950年为第三区,1955年改称明集区,1958年1月为明集乡,同年11月,为明集人民公社。1961~1968年,曾归属明集区,为明集、滨湖、红星3个小公社,1968年冬,又为明集人民公社,辖4个管区。1982年5月,改为明家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明家集乡。 明家集乡现辖明集、红星、滨湖、颜集4个办事处,38个自然村,36个行政村。
青阳镇(乡),位于邹平县境西南部,耕地面积3.36万亩,人均1.14亩。乡政府驻青阳店,东距县城11公里。青阳乡境域在1929年为邹平第二区的一部分,1933~1937年为第二乡,1938年属青阳区,1949年属醴泉区,1953年又属石樊区,设青阳、耿刘、钟马、西代、陈化5个乡。1956年12月,又为青阳乡,1958年11月成立青阳人民公社,1961年属青阳区,下辖5个小公社。1966年9月改属明集区。1984年改青阳人民公社为青阳乡。1990年代,青阳乡现辖青阳、耿刘、郭庄3个办事处,18个自然村,17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