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园

更新时间:2024-04-23 10:41

耦园,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6号,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

历史沿革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始构“涉园”于此,又名“小郁林”(今东花园)。取自陶渊明的《归辞》,“园日涉以成趣”。园不甚广,有观鱼槛、吾爱亭、藤花舫、浮红漾碧、宛虹杠诸胜。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涉园毁于兵燹。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苏,携妻归隐,购得涉园废址,聘画家顾沄在旧园基础上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耦园格局。

清光绪二年(1876年),新园落成,沈秉成将其易名为“耦园”,寓夫妇偕隐双栖、啸吟终老之意;光绪十年(1884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任官他省,全家随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沈秉成至苏州治病,医治无效,卒于耦园。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教育家赵善昌曾卜居于此,同住的还有省二女师任教的陈士弘、沈子期、章寅谷、章慰农以及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汪启愚等。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东花园曾租予杨荫榆创办二乐女子学社。杨被杀害后,东花园一度空关,园子日趋荒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当代国学大师钱穆曾与眷属迎母住入东花园,其侄钱伟长曾同住此园;民国三十年(1941年),常州实业家刘国均购下废弃的耦园,重加修葺。当时园子已完全破败,中部已成民居。

1950年,耦园中部大厅毁于火灾。

1956年,耦园归丝织厂管理,作为车间、仓库、宿舍、托儿所等场所使用。

1960年,经苏州市政府批准,划归苏州市园林管理处管理,并拨款6万元人民币责成整修。

1963~1981年,园林修建队迁入西花园办公。

1965年4月,东花园整修完工,于5月1日对游人开放。

1967年,耦园被封闭。

1968年,耦园被更名为“城东花园”,并延续关闭了十余年。

1980年,苏州市政府拨款10万元,耦园大修。

1981年,西花园改为园林技工学校,同年5月起,耦园归属园林技校管理,作为技校实验基地。

1989年,耦园局部整修西花园。

1990年,设立“耦园沈氏文物陈列室”。同年4月,耦园与东园、动物园合并成立苏州市东园管理处,耦园隶属东园管理。

1993年,苏州市政府拨款680万元全面整修中部住宅和西花园,迁出全部住户。

1994年,耦园竣工后与东花园一并开放。

建筑格局

布局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东西长110米,南北宽78米,近长方形,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耦园布局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分为中厅、西花厅与东花园三部分。

耦园中厅为住宅区,南北中轴线依次建有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东花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楼厅建筑。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西与住宅相连,总称为“城曲草堂”,中间设大厅三间,是旧日园主欢宴聚会的地方。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西南角还设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园内的“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其东临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种植十余种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园内池水随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桥,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景区。

特点

耦园为一宅两园的布局,南北驳岸码头是耦园特色之一,其它园林中罕有。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线上为明显的仕宦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要景点,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同时,在个体建筑上也有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两两呼应。

主要建筑

综述

耦园分为中厅、西花厅与东花园三部分。主人正宅居中,沿中轴线对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花园与中部相通,取唐人诗句“东园载酒西园醉”之意。

中厅

耦园中厅为住宅区,南北中轴线依次建有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与网师园住宅区的格局大致相同。正门门外有一座新建石坊,坊额上书“耦园”二字。门厅内有一木制双面屏风,正面为耦园简介,背面为《叠罗胜云》图。门厅与轿厅之间为小院。门厅后面门楼上刻有“平泉小隐”四字。轿厅中匾额题“城市山林”四字,两侧楹联:“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此联由晚清文人邓石如所写。大厅名“载酒堂”,大厅与后面的楼厅按格式有墙门隔开内外。墙门的门楼上有砖雕,并且上下三层的雕刻都用立体透雕雕出人物百态,题额“诗酒联欢”。楼厅前的院落较大,东、西各建侧楼,组合成“凹”字形平面。楼厅西边走廊有小门通往西园。楼厅与东侧楼区相通,在楼上沿通道可达东花园“补读旧书楼”和“双照楼”。

东花园

东花园占约4亩,以黄石假山为主,主体建筑是一组退居北端、跨度40米的重檐楼阁读书楼建筑群,读书楼建筑群为辅的泉石胜景,楫廊和媪筠榔连接着花园内各个景区,将园内景观贯通一气。东花园是耦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廊楼榭。

东花园主厅“城曲草堂”是一座重檐楼厅,中厅设大厅三间,是旧日园主欢宴聚会的地方。其东为“双照楼”,是全园赏景佳处。“听橹楼”、“魁星阁”两楼间有阁道相通,“藤花舫”为一旱船造型。“山水间”内大型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采用透雕手法,雕镂技艺手法,构图风格粗犷,据传该罩为明代遗构。“筠廊”东壁有“抡元图”碑,上有沈氏夫妇跋文。图出自清初名家王文治之手,并有园主夫妇真迹。

东花园中黄石假山,属苏州园林假山之上品,素有盛名。东侧主山,陡峭险峻,名“留云岫”,西侧小山,山势平缓,名“桃屿”,两山之间有一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名“邃谷”,主山东边转为绝壁,直泻“受月池”。主山北侧,竖大石数排,结构似巨石自然风化剥裂,给人以险峻,苍劲感。悬葛垂萝,堪与真山媲美。

西花园

西花园在中部住宅中轴线的西侧,是以藏书楼建筑群为主,湖山假石为衬的书斋庭院。有“织帘老屋”、“藏书楼”、“鹤寿亭”诸景。西花园整个园子以“织帘老屋”书斋为中心,分隔为东、南、北不间断的三个院落。此厅硬山顶,鸳鸯厅式,屋架高大,门宕、窗宕及窗台均为砖细构筑,前有月台。

“织帘老屋”南面院落成不规则形状,并在西南角构筑假山一座。

“织帘老屋”之东为三进平房,其中一二进有耳房,南面有墙门,门前隔走廊为一歇山顶方亭,南向与“织帘老屋”比邻,为正方形。亭东走廊中有西向歇山顶半亭一座,额“鹤寿亭”,其依墙而建,古朴素雅。

“织帘老屋”之北为一庭院,院北即藏书楼。

历史文化

耦园始建于清代初年,原名涉园,于清末改称“耦园”。此园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文物价值

耦园“宅园合一,一宅二园”的独特结构,是研究清代造园艺术的实物素材。

文物保护

1963年,耦园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4月3日,苏州市政府将耦园一带划入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

1995年4月,耦园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月,耦园东花园维修,包括双照楼、城曲草堂、还砚斋、东长廊及山水间。

1999年5月,耦园中花园维修,包括门厅、轿厅、中厅楼上楼下及东花园长廊。

1999年9月7日,耦园水池清淤开始。

2000年4月,耦园西花园维修,包括藏书楼等。

2000年11月30日,包括耦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5月,大门口仿古围栏制作和北码头修复使用。

2001年6月25日,耦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2月13日,耦园月池清淤泥,3月4日结束。

旅游信息

耦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仓街小新桥巷6号。

7:00~17:00(旺季:3月1日~10月31日)

7:00~16:30(淡季:11月1日~次年2月底)

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

淡季门票:20元;旺季门票:25元。

购票优惠政策:

1、现役军人凭军人证等有效证件、离休干部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凭离退休干部证免票。

2、残疾人凭《残疾证》免票。

3、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居民身份证、《高龄证》免票。

4、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由成人携带免票入园。

5、6周岁(含6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由成人携带免票入园。

6、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7、60~69周岁老人,凭有效居民身份证、《老年人优待证》实行半价优惠。

8、持有效苏州园林卡者可刷卡入园。

轨道交通:乘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相门站下,3号口出,往东沿仓街向北步行660米右转弯至小新桥巷,再向东步行40米到达。

公交:相门公交站下车后,沿仓街向北步行660米右转弯至小新桥巷,再向东步行40米到达;东园公交站下车后,沿白塔东路向西步行80米到仓街,沿仓街向南步行450米左转弯是小新桥巷,再向东步行40米到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