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庄

更新时间:2023-07-01 13:40

苏庄村位于岱岳区角峪镇西南部,东与兴隆村接壤,西与徂徕镇崔庄村接壤,南与化马湾乡贾庄村相邻,北与埠上村相望,耕地面积1600亩。 据传唐代此地有一姓苏员外,家有良田千顷,人丁兴旺,因而得名苏家庄,后改为苏庄村。村西玉皇山,挺拔峻峭,顶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东背面西北处有阴佛寺,寺内有唐代石佛一尊,石壁上有多个小佛像,姿态万种,栩栩如生。

行政区划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苏庄村

[苏庄村地图](点击地图左下角的全屏按钮可以详细查看地图)

木子更新于2011/10/15[][]

山顶玉皇庙,宇殿3间,庙墙用就地大石块砌成,顶部为方石旋拱。前厦石檐、石板用两根石柱撑起,窗、门框、门坎均为石料剔凿而成,除两扇木门外,整座建筑全是青石造成。庙中玉皇大帝神像,是周围村庄群众尊崇的天神,香火犹胜。现存庙碑10通,分别为咸丰十年(1860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六年(1917年)、民国十年(1921年)所立,碑文大部分是祈福、免灾内容。宇殿何时建造,已无从考证。  青石寨遗址。玉皇庙周围今存20几间乱石砌成的房屋墙壁,墙外是悬崖峭壁,峭壁上垒有寨墙。咸丰末年,匪盗四起,残害民生。各村庄自动组织民团,围修土寨,守门设防。苏家庄靠近玉皇山,村民就借助山势,建起这座青石寨,寨内有大小石屋,匪兵袭扰时,人们便躲进山寨避难。寨门设在石崖陡峭处,易守难攻,寨内备有滚石檑木,凭此与匪兵抗衡。一次,匪首料定山上无水,就围而不攻,欲致寨内人于死地。时有智者让山上人将尿集中起来,浸透几十件衣服,用木杆挑在石寨四周。匪兵见衣服上有水珠滴下,认为山上有泉,就主动退兵了。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阴佛寺位于玉皇山东麓。佛寺系借助山脚高大陡峭的石崖雕刻石佛,又借势挖掘成佛龛,再扩建为寺院。对面是清澈的淘河,东面有卧龙池,西北有八步朝阳桥和八宝琉璃井。寺院依山傍水,幽静典雅,山坡松柏成荫,郁郁葱葱,河边绿柳垂丝,碧水映天。佛身为坐像,坐南朝北偏东30度,统身高2.08米,两手扶膝而坐,肩宽0.7米,身体最宽处1米,慈善和祥,安逸文静。身披方格纹袈裟,下面赤脚裸露,朴实无华。佛像右边石崖上竖刻有“咸通十四年”字样。表明石佛是唐末(874年)刻成。  原寺院占地约300平方米,寺门朝北与佛龛佛像朝向一致,门外七级台阶至河边大道,寺门为砖石结构发券拱门,院墙高2米余,底层用料石,上为花砖,南面以岩壁代墙,门里有3方石碑代为迎壁,旁有甬道通佛龛。院内石碑和苍松古槐,遮天盖地,为幽静的佛门圣地。  佛龛两侧石崖向东西展开约100米,高约3米,上面凿有高低不同的40多个佛龛,每个龛内刻石佛一尊,高者半米,小者十余厘米,石佛面容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阴佛寺始建于何代,已无法考证,据传院内早年曾有隋朝石埤。传说很早以前,一高僧云游至玉皇山下,很留恋这片净土,就身依石崖潜心修炼,斗转星移,醒来时岁月已过900多年,石壁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后人为纪念其虔诚,就请能工巧匠依照影形在石壁上雕刻佛像,修殿建寺,遂称“影佛寺”。  几十年来,当地开荒造田,发展乡镇企业,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诸多人文景点已破坏殆尽。今大石佛像主体,依然存在,苏庄村老年人有自发捐建了类似原来的佛龛,用铁门、铁窗将石佛保护起来,供人瞻仰。

木子更新于2011/10/15[][]

历史

苏庄村位于岱岳区角峪镇西南部,据传唐代此地有一姓苏员外,家有良田千顷,人丁兴旺,因而得名苏家庄,后改为苏庄村。

地理概况

苏庄村地处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东与兴隆村接壤,西与徂徕镇崔庄村接壤,南与化马湾乡贾庄村相邻,北与埠上村相望,耕地面积1600亩。

景点

玉皇庙

山顶玉皇庙,宇殿3间,庙墙用就地大石块砌成,顶部为方石旋拱。前厦石檐、石板用两根石柱撑起,窗、门框、门坎均为石料剔凿而成,除两扇木门外,整座建筑全是青石造成。庙中玉皇大帝神像,是周围村庄群众尊崇的天神,香火犹胜。现存庙碑10通,分别为咸丰十年(1860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六年(1917年)、民国十年(1921年)所立,碑文大部分是祈福、免灾内容。宇殿何时建造,已无从考证。  青石寨遗址。玉皇庙周围今存20几间乱石砌成的房屋墙壁,墙外是悬崖峭壁,峭壁上垒有寨墙。咸丰末年,匪盗四起,残害民生。各村庄自动组织民团,围修土寨,守门设防。苏家庄靠近玉皇山,村民就借助山势,建起这座青石寨,寨内有大小石屋,匪兵袭扰时,人们便躲进山寨避难。寨门设在石崖陡峭处,易守难攻,寨内备有滚石檑木,凭此与匪兵抗衡。一次,匪首料定山上无水,就围而不攻,欲致寨内人于死地。时有智者让山上人将尿集中起来,浸透几十件衣服,用木杆挑在石寨四周。匪兵见衣服上有水珠滴下,认为山上有泉,就主动退兵了。

阴佛寺

阴佛寺位于玉皇山东麓。佛寺系借助山脚高大陡峭的石崖雕刻石佛,又借势挖掘成佛龛,再扩建为寺院。对面是清澈的淘河,东面有卧龙池,西北有八步朝阳桥和八宝琉璃井。寺院依山傍水,幽静典雅,山坡松柏成荫,郁郁葱葱,河边绿柳垂丝,碧水映天。佛身为坐像,坐南朝北偏东30度,统身高2.08米,两手扶膝而坐,肩宽0.7米,身体最宽处1米,慈善和祥,安逸文静。身披方格纹袈裟,下面赤脚裸露,朴实无华。佛像右边石崖上竖刻有“咸通十四年”字样。表明石佛是唐末(874年)刻成。  原寺院占地约300平方米,寺门朝北与佛龛佛像朝向一致,门外七级台阶至河边大道,寺门为砖石结构发券拱门,院墙高2米余,底层用料石,上为花砖,南面以岩壁代墙,门里有3方石碑代为迎壁,旁有甬道通佛龛。院内石碑和苍松古槐,遮天盖地,为幽静的佛门圣地。  佛龛两侧石崖向东西展开约100米,高约3米,上面凿有高低不同的40多个佛龛,每个龛内刻石佛一尊,高者半米,小者十余厘米,石佛面容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阴佛寺始建于何代,已无法考证,据传院内早年曾有隋朝石埤。传说很早以前,一高僧云游至玉皇山下,很留恋这片净土,就身依石崖潜心修炼,斗转星移,醒来时岁月已过900多年,石壁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后人为纪念其虔诚,就请能工巧匠依照影形在石壁上雕刻佛像,修殿建寺,遂称“影佛寺”。  几十年来,当地开荒造田,发展乡镇企业,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诸多人文景点已破坏殆尽。今大石佛像主体,依然存在,苏庄村老年人有自发捐建了类似原来的佛龛,用铁门、铁窗将石佛保护起来,供人瞻仰。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