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0 12:55
苦马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 (Pall.) DC.的果实或枝叶。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等地。具有利尿,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臌胀。
果实或枝叶。
味微苦,性平,小毒。
利尿,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臌胀。
治心性、肾性水肿:苦马豆干全草1.5-9g(鲜品15-6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也可取苦马豆的果实20g,浸泡在40度的小麦酒100ml中,每次服10-20ml。(《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全草9-15g,果实20-30枚;或浸酒。
不宜过量。
秋季采收,晒干。
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下部匍匐,高0.3-0.6米,稀达1.3米;枝开展,具纵棱脊,被疏至密的灰白色丁字毛;托叶线状披针形,三角形至钻形,自茎下部至上部渐变小。叶轴长5-8.5厘米,上面具沟槽;小叶11-21片,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5-15(25)毫米,宽3-6(10)毫米,先端微凹至圆,具短尖头,基部圆至宽楔形,上面疏被毛至无毛,侧脉不明显,下面被细小、白色丁字毛;小叶柄短,被白色细柔毛。总状花序常较叶长,长6.5-13(17)厘米,生6-16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梗长4-5毫米,密被白色柔毛,小苞片线形至钻形;花萼钟状,萼齿三角形,上边2齿较宽短,其余较窄长,外面被白色柔毛;花冠初呈鲜红色,后变紫红色,旗瓣瓣片近圆形,向外反折,长12-13毫米,宽12-16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具短柄,翼瓣较龙骨瓣短,连柄长12毫米,先端圆,基部具长3毫米微弯的瓣柄及长2毫米先端圆的耳状裂片,龙骨瓣长13毫米,宽4-5毫米,瓣柄长约4.5毫米,裂片近成直角,先端钝;子房近线形,密被白色柔毛,花柱弯曲,仅内侧疏被纵列髯毛,柱头近球形。荚果椭圆形至卵圆形,膨胀,长1.7-3.5厘米,直径1.7-1.8厘米,先端圆,果颈长约10毫米,果瓣膜质,外面疏被白色柔毛,缝线上较密;种子肾形至近半圆形,长约2.5毫米,褐色,珠柄长1-3毫米,种脐圆形凹陷。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于海拔300-600m的河边、沟旁、地埂、沙质土地和盐碱地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等地。
果实呈卵球形或长圆球形,长1.5-3cm,直径1.5-2cm,果柄较长。表面黄白色,较光滑。果皮膜质而脆,内有多数种子。种子肾状圆形,表面棕褐色,长约1.5mm。
小枝圆柱形,羽状复叶,小叶多脱落,小叶片长椭圆形,先端钝或微凹,全缘。气微,味苦。
降压作用。
1、《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利尿。主治肝硬化腹水,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肝炎浮肿。”
2、《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补肾,利尿,消肿,固精,止血。”
本品临床虽未见中毒,但其使用时仍应严格控制剂量,不可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