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溪村

更新时间:2022-03-31 13:25

英溪村位于浮梁县县北,距歭滩乡驻地东南12公里,现有160户630人,水田面积519亩,山林面积15016亩,森林茂盛,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85%,是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山村。

村况简介

英溪村始建于唐朝末期,金氏由愧里(今浮梁镇)迁羊九源(村废),再迁此地。英溪村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村靠大英岭和英凤山,村前又有小溪潺潺流过,所以得名英溪。另一种说法带有村人美好愿望:英溪村中间有狮子形状龙脉(即山),狮头上有几个小山包,像“王”字。王者,即英雄豪杰,村前溪水源远流长,川流不息,取名叫英溪。

英溪以金姓为主,其始祖金安系京兆人士,汗侯之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举进士为浮梁令,在位十七年,后升任婺、饶、杭、睦四州统使,赠校检尚书右仆射昭信军节度使。其子金叔迟于唐末举家南迁浮梁愧里村后,又分支迁入英溪。从此,金氏后代便在这块土地上安居创业,世代繁衍,发展成浮北望族。金姓是浮梁七大古姓之一。

英溪村坐落在有“六龙戏水、五狮下坂”之说的大英岭南麓,村庄按照“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与山水自然和谐。村内街巷纵横,房屋错落有致。每条主要街口都有八字门楼或有一字门楼,俗称小门口,既是一条街界址,又是这条街的护门,也是进出这条街的标志。

英溪村落,初期依山傍水,纵向发展,后来随着人口与建筑的增多,使纵向发展变为横向发展,傍水沿岸建筑,溪筑高塝,临水延伸建街,形成一半街一半水,故有“半边街”之称。

七星桥是古代英溪人出入咽喉,据关守扼,位置显要,也为全村水口。七星拱桥上建有茶亭,桥头植有槐、樟、桂花、紫檀等名贵树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道“星桥逐步”的胜景。

英溪保存着众多的徽派古建筑,如国学师府正门、门楼,青云得路坊以及迁移景德镇历史博览区的金达故居、英溪金氏祠堂等建筑都已成为浮梁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乡村文化

英溪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把英溪古村落打造成和谐古雅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景点,把乡愁留住,给精神家园一片温暖的安放之地,英溪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严格按照《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要求,注重生态环境的延续性,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支持村老体协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增强了村民的体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给这传统古村落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溪还保存了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工夫红茶制茶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碱水制粑技艺”,均于2014年公布。村中还有传统民俗如元宵舞龙灯、清明祭祀、端午划龙舟、楹联对文、竹木编制、木器加工、采茶戏、民间聚会喊唱会、草鞋编制、手工粉皮晾制、蓑衣编制等。

乡村荣誉

2012年元月,英溪村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同年12月,被国家住建部等部委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