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2 01:40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国民政府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因奇袭喜峰口,歼灭日军一个联队,名闻遐迩,后升为二十九军军长。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炮声响起,蒋介石命令张自忠退守保定一线。日军突袭南苑,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及师长赵登禹相继阵亡,部队全部南撤,张自忠被任命为北平市市长。北平沦陷后,张自忠听命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人们认为张自忠已经投敌,使他有家归不得。张自忠忍辱负重,完成使命后化装逃离北平。到南京后,蒋介石任命他为第三十三集团军中将司令,防守鄂北襄樊一带。
1938年10月底,日军侵占武汉,与张自忠部队在襄南血战。
1940年春,日军动员五个师向张自忠部队防区进犯,血战数月,张军所 部伤亡过半。张自忠决定入虎穴以挽危局,乃选敢死队五百人,自老河口南瓜店渡过汉水,突袭日军指挥所。不幸被围,激战三日,五百人无一生还。张自忠将军自杀殉国。
创作背景
1971年10月26日,台湾被迫退出联合国;4个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赴中国大陆访问,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再7个月后,日本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一连串的重大政治冲击,使台湾的民众产生出强烈的危机感,仇日的民族情绪也大为提高。在这种时空背景下,当时担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有意利用影响力广大的电影媒介来提振民心士气。其时调任“中影公司”总经理不久的梅长龄,遂乘势提出拍摄第一部正面表现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为国为民英勇牺牲的抗战电影《英烈千秋》。
制作发行
该片的制作预算仅100万港币,但是在编导丁善玺的指导有方,以及军方武器兵源的充份支援下,却拍出甚为壮观的作战场面和十分丰富的内容,于1974年11月拍成推出公映时不但票房轰动,更被各方赞誉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
后续影响
由于《英烈千秋》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双重成功,“中影”遂把抗战电影作为“一年一度”的招牌巨制,陆续拍摄了《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等片,都获得相当的成功。
影片气势雄浑、大气、厚重,构思严谨,以浓墨粗笔泼洒战场风云,用工笔细描刻划人物。将叱咤风云的张自忠将军与一些作者虚构的小人物,指挥将士与敌军作战胸有成竹,浩大的战争场面与宁静的家居生活、英勇率军作战,与关心部下,如将妻子缝制的布鞋给士兵等,大小场面及动静结合,把张自忠的精神、气质、为人,部下对他的崇敬、敌我双方对峙军力消长,战争的残酷性,整个中国战争形势、张自忠的处境、受命和殉难,全国人民上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气势,线点面绵密布排、展开,有血有肉淋漓尽呈现塑造了光辉的中国军人英雄形象,令人深受感动。饰演张自忠的柯俊雄恰如其分、又细腻地刻划张自忠忍辱负重,对日本侵略者英勇抗击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