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灰斑病

更新时间:2022-03-30 13:49

苹果灰斑病又名苹果叶斑病,是由梨叶点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枝条、叶柄、嫩梢及果实。受害叶片一般不变黄脱落,但严重受害的叶片可出现焦枯现象;枝条受害常引起干枯死亡。

病原特征

病原为梨叶点霉(Phyllosticta pirina Sacc.),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真菌。病部的小黑点为该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生于表皮下,球形或扁球形,深褐色,大小为96-168微米,上端有一孔口,有乳头状孔口突出于表皮,分生孢子梗极短,无分隔,着生于孢子器内壁的底部和四周;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8-5.2)微米×(1.7-3.0)微米。该种病原还可侵染梨树等。

为害症状

苹果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枝条叶柄、嫩梢及果实。受害叶片一般不变黄脱落,但严重受害的叶片可出现焦枯现象;枝条受害常引起干枯死亡。

枝干:一年生小枝病部表面产生小黑粒点,顶部枯死;大枝在芽四周表皮产生块状或条状坏死斑,表面有小黑粒点。

叶片:初期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为2-6毫米,边缘清晰,红褐色,后期变为灰色,中央散生小黑点。病叶不变黄脱落,严重时出现焦枯现象。

果实:病斑圆形或不整形,稍凹陷,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央散生微细小粒点。贮藏期间表皮与果肉脱离,呈白色,白色皮下生多数小黑粒点。

侵染循环

病原的分生孢子盘(小黑点)成熟后突破表皮,释放分生孢子,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病叶中越冬,次年春雨后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树体,侵染叶片。

流行规律

一般与褐斑病同时发生,但在秋季发病较多,危害也比较重。该病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品种有关。高温、高湿、降雨多而早的年份发病早而且严重。苹果各品种间感病性也有明显差异,元帅、印度、青香蕉等易感病;国光、金冠次之;祝光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发病前半月喷1:2:(200-400)倍波尔多液,也可以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25%多菌灵300-400倍液等,在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喷药3次。多雨年份8月份结合防治炭疽病再喷1次。还可选择30%绿得保胶悬剂300-500倍、36%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80%抗菌剂402乳油800-1000倍、60%防霉宝超微粉(多菌灵盐酸盐)600-800倍、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喷药时间可根据发病期确定,一般可在结合防治白粉病时喷第1次药,以后隔20天1次,连防三四次。

病害区别

苹果灰斑病和苹果猝倒病在育苗期表现出的症状极其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同一种病,其实二者并不相同。尽管苹果灰斑病与苹果猝倒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两者却有共同的发病特点,病害的发生与灌水、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

病原菌不同:苹果灰斑病是由梨叶点霉(真菌)引起,苹果猝倒病是由腐霉属、疫霉属、丝核属等病菌(真菌)引起。

发病期不同:苹果灰斑病一般发生在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直到整个生长期。从苗木、幼树到大树都能发病,以苗期和幼树受害最重。苹果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展开前。有时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