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4 15:22
苹果虎皮病是一种主要危害苹果果实部位的病害,发病初期,果皮呈淡黄褐色,表面平或略有起伏,或呈不规则块状。
以后颜色变深,呈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部果皮可成片撕下,皮下数层细胞变褐色。病果肉绵,略带酒味。病变多发生于果实阴面未着色的部分,严重时才扩及阳面着色的部分。
发病原因尚不甚清楚,有人认为是一种“自毒作用”,即发病是由于果实吸收了它本身散发的一种挥发性酯而中毒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果实采收过早,果实成熟度不足及贮藏后期窖温过高引起。最近研究表明,国画司蜡质层中存在的一种半萜类物质-阿尔法(α)--法尼烯的氧化产物共轭三烯等导致虎皮病。病果多集中在贮藏后期发生,出窖后发病最烈。果光、印度、青香蕉、金冠、红星等品种均易发病。
1966年Huelin等人首先报道在苹果的蜡质层中存在一种倍半萜类物质:α-法尼烯(α一farnesene),认为该物质诱导虎皮病的发生。此后有一系列研究表明,α-法尼烯的含量高低与虎皮病发生的相关性很小。1970年,Huelin和coggila证明α-法尼烯的氧化产物(共扼三烯)是苹果虎皮病的致病因子.以后的大量研究又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1974年Anet的研究认为当有足够能限制α-法尼烯自氧化的抗氧化剂时,虎皮病就不会发生。现一般认为α-法尼烯的氧化产物是导致虎皮病发生的原因。
①易感病的品种应避免过早采摘。
②采收后用二苯胺或虎皮灵处理果实。
③果窖或果箱内的果实,勿使过度密集,防止贮藏后期温度升高。果品出窖时,要逐渐增温,避免由贮藏场所运往市场过程中温度骤升而引起发病。
④降低氧的浓度,可进行气调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