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6 12:58
范以锦,曾担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2006年年底,从南方报业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受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以锦,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西湖村人。1946年出生于马来亚(现马来西亚),1949年随父母回国。1969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经济系,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社工作,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曾被《传媒》《今传媒》《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最具赞许人物”等称号。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新闻协会主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等职务。著有《南方报业战略》一书。
范以锦一直保持低调而随和的个性。他在南方报业首次提出“报系理念”,先后创建了“21世纪报系”“南周报系”“南都报系”三大报系组织运营结构,提出并实施“龙生龙、凤生凤”的快速发展系列报刊的滚动发展模式。如此一来,整个集团运作有序,品牌价值管理已经形成了集团、报系和媒体三个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在他带领的南方报人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各报刊以新的品牌理念和强势出击雄踞一方,使得“南方”二字万众瞩目。虽然“南方报业”名扬海外,但在2003年以前,范以锦并不为人知。被《南方周末》评为2003年度“致敬之年度最具赞许传媒人物” 后,他在公众场合的露面也逐渐多了起来。
范以锦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报业“媒体多品牌战略”、“媒体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2018年9月,《当代岭南文化名家——范以锦》出版发行。
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西湖村人,1946年出生于马来亚,1949年随父母回国。1969年,范以锦从暨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社后,先在广东佛冈县汤塘公社岑坑大队任副大队长。一年后,回到南方日报工商部当记者,后任梅州记者站和广州记者站站长,南方日报社政科文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高级记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第六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第八届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广东省第八届老新闻记者协会会长;中共广东省委第九届候补委员;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年底,从南方报业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受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后又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2009年4月,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2017年,受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受聘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追踪行业前沿,与时俱进提出新理念和创新发展模式。掌舵南方报业期间,范以锦提出“抓好深度报道、典型报道、批评报道三个拳头产品”。2006年提出构建“新闻数码港”的理念。
做院长和做社长的最大不同在哪里?这是范以锦当院长常思考的问题。“做院长要静心研究学问,做社长要紧张应对挑战。”宣传有纪律,讨论无禁区。在校园里,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话语环境,而在媒体里,言行要特别慎重。报纸上的言论、报道,有严格的口径。他认为,做好一个社长对做好一个院长是有帮助的。
传媒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但决不能培养适应性弱的“新闻技工”,业界迫切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经验的传媒大学生。范以锦认为,传媒教育要确立这种观念:业界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就是我们传媒教育培养的目标。如果说综合素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专业精神、创新能力。如果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传媒采编部门需要的大学生应是“三项基本创新能力”兼备:一是适应新闻内容创新的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具有洞察社会的特有视觉和方法的能力;三是把握新闻发展趋势的创新能力。当然“三种基本创新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但范以锦表示:“学生要自觉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永不衰竭的‘创新能力’的源泉。” 作为院长,他对传媒教育充满期待:建立适应传媒业发展趋势的有深度、有高度,能应对各种挑战的传媒教育体系。从传媒教育大纲到课程设置,到专业设置,到新闻理论研究,传媒教育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并不断创新。作为新闻前辈,他对年轻新闻人寄予厚望:执著追求新闻的理念和强化持续学习的能力。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业界,现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形势需要。而学习的动力正是理想和理念。在走过了人生的六十多个春秋之后,范以锦这样总结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与追求是模糊的,但到了中老年后,愈来愈清晰,甚至对理想和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作品多次获国家级或省级新闻奖。1992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证书。
2002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报业协会评为“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
2003年,入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年度报告,列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人物志”15人之一;入选南方周末2003年度“最具赞许传媒人物”;经社会名流、专家推荐入选南方周末2006年度传媒“特别致敬”人物;
2006年,在传媒杂志与人大新闻学院、复旦新闻学院等联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获评“2005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人物”。
2008年,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等颁发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60名社会人物”奖。
2009年,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和中国传媒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授予“共和国60年传媒影响力人物”荣誉。
2011年11月应星云大师邀请赴台获颁“星云真善美新闻奖”之海外地区“传播贡献奖”
2012年获广东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
2017年获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师奖。
2022年9月,入选新时代党报成就展(线上展)展出的100余位优秀报人名单。
出版作品集一本、专著两本,主编广东百科全书《新闻篇》,主编出版《数字化时代的传媒产业》一书,组织策划出版《准记者培训教材》和《南方报业采编精英演讲录》。专著《南方报业战略》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参与了《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筹办,1995年初,《南方都市报》(内刊版)创刊之初,受南方日报刘陶社长委派任筹备组长。被称为“中国报业品牌第一人”,是当代中国报业“媒体多品牌战略”“媒体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提出“南方报系”的理念,在历任南方报人创办出名报的基础上,以南方报业为基地先后创建了“21世纪报系”“南周报系”“南都报系”三大报系组织运营结构,探索出了“龙生龙、凤生凤”的系列报刊滚动发展路径。进入学院后,在业界建立“准记者训练营”、“创新基地”等,为贯通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范本,在学界引起关注并仿效。
在微博上开辟《新闻学生茶座》,就学生关注的就业、见习、学习、道德四个系列的问题,发表百篇微博进行理性分析,由此出版了全国首部新闻传播类的全微博体书——《新闻“微”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