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

更新时间:2022-08-25 19:53

茅亭是用茅草搭建的凉亭,也称草亭。一般用来让商家在内卖茶水或者和供过路人歇息,被奉为亭之鼻祖。

简介

茅亭(或草亭),是一种极易筑造的亭子,简单、朴素是其最大特从诗句中可见,点。“接叶制茅亭”,诗句中透露着一种不费什么功夫即可成亭的轻松感;“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以及“凭高置草亭”可见,即便山野之地,茅亭也可随意安置,就算地势素以简单、朴素著称的茅亭,也并非不可以做出高,也可造出茅亭,用来赏景。不过,只见:“当年巧匠制茅亭,台馆晕飞匝郡城”。茅亭的易置及质朴,如晕斯飞的造型来,使其深受文人欢迎,杜甫浣花溪畔所置茅亭不止一个:“色过棕亭入草亭”。相比大多建筑物或其他类型的亭子,茅亭的制作简单,“多用原木稍事加工以为梁柱,或复茅草,或盖树皮,一派天然情趣。由于它保留着自然本色,颇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倍受清高风雅之士的赏识。”与竹亭相比,茅亭则更能体现“亭欲朴”的美学思想。

历史

中国茅亭起源甚早,可从建筑和语汇两方面加以说明。先秦时期,作为建筑的亭先行出现,可上溯至商周时期。 而作为语汇意义上的“亭”字,出现稍晚。据考古发最早的“亭”字,是在先秦时期。所谓亭,民所安定也。现,《说文解字》日:“亭,亭有楼,从高省,从丁声。“《园冶》”《释名》云:亭者,停也,所停集也”。 《营造法原》日:“亭为停息凭眺之所。三书随时代之变迁,对亭的理解各有侧重。古人称亭为“亭戍”《韩非子.内储说上》“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亭侯”,均可见其作为边防要地和岗哨的军事性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说明秦汉时期亭是处于乡里之间的基层行政单位。这时的亭已兼具提供旅客食宿的功用,是后来路旁、园林或风景名胜亭停息与游赏功能的。

造型

茅亭作为建筑小品,具有建筑的普遍特征,同样由屋基、屋身及屋顶三部分构成。确切而言,即亭的平面形状、墙柱及屋顶造型。看似简单小巧的亭,其造型可以变化万千,灵活自然。亭的平面形式:“在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亭的平面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一般常以及圆亭; 屋顶也有攒尖、歇山和重檐多种形式。见的四角方形,还有六角、八角亭,西安碑林现存的宋刻《兴庆宫图》中的沉香亭,其平面是四角形; 临潼华清池内的晚霞亭,其平面是六角形。屋顶造型别致,为六角重檐。下层檐为六角形,上层檐则为圆形。

特点

(1)建筑规模较大,这集中体现在皇家宫亭上。如曲江亭,常用于重阳节赐鸿胪亭,是朝廷宴饯朝集之所。

宴百官。

(2)除宴饮、赏景等游乐功能外,还可作居宿之用。兼具观赏和实用功能,只是与秦汉时期的亭相比,更注重观赏之用。这是亭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一个特点,正处于过渡时期。

(3)。这样既可开窗览景,又可在夜间、雨天作保暖、防风之用。显然与现在园林中所见的亭有很大区别。其形象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宋代的继承与开创。

相关著作

亭,作为建筑实体,天然的属于建筑学领域而被关注。因此,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都明显的较文学、史学领域里的研究多。

侧重于理论叙述的

如:《中国古亭》B]、《园林析亭》[4],两书都比较系统的论述了亭的方方面面,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关注视角是亭之一种一园林亭。还有《华夏古亭》,介绍了亭史、亭与自然环境、建造技术等方面。其中《亭与自然环境》一章是通过我国现存的明清时期的园林代表作(包括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在内的处园林)中的亭来说明主题的。另外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还结合了个案研究,即道教建筑--一青羊宫八卦亭,比较独特。

图文结合

如:《中国古亭》、《中国名亭》两书,其共同点在于图文并茂,尤其是前者几乎都是图片资料,只配以简略的中英文说明。

咏亭诗文

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杜甫《高楠》卷226)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杜甫《绝句四首》卷228)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卷274)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白居易《北亭》430)

更欲从人劝,凭高置草亭。(李建勋《小园》卷739)

当年巧匠制茅亭,台馆晕飞匝郡城。(詹敦仁《余迁泉山城留侯招游郡圃作此》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