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4 13:17
茶树芽叶害虫之一,又名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琪褐带卷蛾属的一个物种。中国国内各主要产茶省均有分布,幼虫吐丝卷缀芽叶,匿居虫苞内啃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严重时茶丛蓬面红褐焦枯。除茶树外,且为害油茶、柑桔等。
成虫体长约7毫米,展翅16~20毫米,淡黄褐色。前翅近菜刀形。翅面有3条深褐色宽纹,其中中间一条从中部向臀角处分成h形,近翅尖1 条呈“V”形。雄蛾较雌蛾略小,翅面的斑色较暗,翅基褐斑较大而明显。卵浅黄色,椭圆形、扁平,鱼鳞状排列成椭圆形卵块。幼虫成热时体长16~20毫米,头黄褐色,体绿色,前胸硬皮板浅黄褐色。蛹长约l0毫米,黄褐色,各腹节背面基部均有一列钩状小刺。
安徽、江苏、浙江年生4—5代,江西5代,湖南5—6代,广东6—7代,以3—5龄幼虫越冬,部分地区以蛹越冬。安徽南部茶区,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7一10℃时开始为害,4月上、中旬化蛹。1—5代幼虫为害期:1代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2代为6月中、下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4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5代10月上旬后至翌年4月前。除一代发生较整齐外,以后各代有不同程度世代重叠。
除茶叶外,还危害黄麻,柑橘,梨桃等多种作物。
幼虫吐丝卷缀芽叶,匿居虫苞内啮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造成鲜叶减少,芽梢生长受抑。为害严重时茶丛蓬面红褐焦枯、芽叶生长停滞。受害作物制成茶叶后碎片多,品质下降。
在华东地区1年发生4~5代,在华南地区6~7代。以幼虫在卷苞内越冬,翌春当气温回升至7~l0℃时,开始活动为害。4~5代区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各虫态历期为:卵期5~8天,幼虫期20~30天(越冬代达5个月以上),蛹期6~8天,成虫寿命4~13天。成虫有趋光性,雄蛾产卵于老叶背面,每雌产卵量300~400粒。幼虫活泼,孵化后即吐丝下垂并爬行至附近的幼嫩芽叶上,吐丝将叶缘向内卷,匿藏其间取食叶肉,3龄后吐丝将数叶结成叶苞。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离开叶苞或弹跳逃脱。芽下第一叶上虫口数量大,3龄后幼虫常把附近数叶卷结成苞,虫体藏在苞中取食,形成透明枯斑,后食量增加,常转移芽梢继续结新苞为害,每个幼虫可为害1—2个芽梢或3—7片叶子。虫体长大后从上部向下部老叶转移,幼虫老熟后在苞里化蛹。5龄幼虫老熟时,在苞内紧附叶片结一薄茧,化蛹其中。在旬平均气温16~26℃,相对湿度80%以上的温暖潮湿条件最适于茶小卷叶蛾的发生。全年以第2代的夏茶期发生最重,夏季干旱高温条件虫口下降,秋茶期适温多雨,虫口又有回升。
(1)l~2龄幼虫期在嫩叶尖为害,及时多次采茶可同时摘除虫口,也可结合田间管理摘除卵叶和虫苞。此外早春可结合修剪,剪除越冬虫苞。
(2)在成虫盛发期进行灯光诱杀、或用活雌蛾进行性诱杀。
(3)上代老熟幼虫密度每米行茶丛达4~6头,或蛹2~3头的茶园可作为1~ 2代茶小卷叶蛾的防治指标。在幼龄幼虫期喷施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氰戊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6000倍液。安全间隔期相应为6天、10天、5天、3天、10天和6天。
(4)茶小卷叶蛾的天敌种类很多,如卵寄生蜂,幼虫病毒病、捕食性蜘蛛、赤眼蜂、卷蛾小茧蜂、茶毛虫绒茧蜂、棉褐带卷蛾黄蜂等、对茶小卷叶蛾的种群控制有很大作用,应予保护和利用。
常用药剂:杀螟硫磷 辛硫磷乳油 溴氰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