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铛

更新时间:2023-07-12 21:27

是风炉和茶鍑的结合体,茶铛器底通常带三足,并且有一横柄。西晋文学家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 ” 的鼎,指的就是茶铛。唐代饮茶之风兴盛,尤其喜欢在野外煎茶,所以鼎(茶铛)的使用非常多,现今也出土很多的实物。

茶铛与酒铛、茶釜的区别。

茶铛造型与酒铛类似,也是直口,三足,带柄,只不过茶铛的腹部比酒铛腹部略深一些,可以有相对多的容量来煮茶或煎茶。唐代还有另一种煮茶容器叫茶釜,茶铛与茶釜的区别就在器物底部,茶铛器底通常带三足,并且有一横柄;而茶釜则是折沿,深腹,圜底,双耳或无耳。

茶铛的材质:

制作茶铛的材质多种多样,有铜质、铁质、陶瓷、石质,当然也有奢华的金银材质。铜制的茶铛在唐宋时期比较普遍,如张又新《谢庐山僧寄谷帘水》有“竹柜新茶出,铜铛活火煎”之句,苏辙在《和子瞻煎茶》中提到“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也有石质茶铛,如元代刘诜《雪鼎烹茶》一诗提到“石铛龙头三足稳,松风萧飕起涛烟。

浙江的义乌博物馆收藏一件晋代铜铛(《义乌文物精粹》,第138页),系1977年义乌县义亭公社西山农场出土。口径17.8、高22.8厘米,应该是一件实用器。原图录注明是晋铜鐎斗,我认同吴小平《铜镍斗的器形演变及用途考》中的论述,长江流域一带出土的部分铜谯斗其实是茶铛。该铜铛盘口微上扬,深腹,下承三外撇式兽蹄足,一侧的横柄设计成龙首形,是当时流行的装饰手法。

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一件唐巩县窑陶瓷茶铛(《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精粹》,第33页),虽是冥器,却是唐代饮茶生活的直接反映。茶铛口径9.6、高4厘米,直口,弧腹,圜底,下承三外撇式兽蹄足,一侧附如意形横柄。茶铛外施茶叶末釉,内施白釉。其造型深受唐代金银器工艺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