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4 16:43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属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上有密生须根;茎直立,钝四棱形;茎下部叶为卵形,茎中部叶为菱形;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气微,味微苦;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花期6—9月,果期7—10月。益母草因其妇科多用,故有“益母”之名。
益母草因其妇科多用,故有“益母”之名。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
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花萼管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有贴生微柔毛,内面于离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脉,显著,齿5,前2齿靠合,长约3毫米,后3齿较短,等长,长约2毫米,齿均宽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长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长约6毫米,等大,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毛环在背面间断,其上部多少有鳞状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内凹,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全缘,内面无毛,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无毛,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白花变种(Leonurus artemisia var. albiflorus),又名白花益母草(福建南平)、野毛草、油麻松(广西阳朔),与原变型不同仅在于花冠白色,产中国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四川。
分布于中国、前苏联、朝鲜、日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热带亚洲、非洲、美洲各地;在中国分布于全国各地。为一杂草,生长于多种生境,尤以阳处为多,海拔可高达3400米。
益母草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一般土壤均可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生长于海拔高达3400米的阳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生长适温22-30℃,15℃以下生长缓慢,0℃以下会受害,-3℃以下会冻伤,35℃以上的高温生长良好;潮湿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有助于获取高产和高品质的产品。
一般多采用种子直播繁殖,种子可于秋季从野外采集,干燥保存到翌年春分至芒种时节。
选择向阳、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播种前,深翻25-30厘米,亩施堆肥或厩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耙细整平,平地做1.3米宽的高畦或平畦,坡地可不开畦。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种子繁殖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移栽。生产上多用直播,由于育苗移栽生长不良,且费工多,一般不采用。
播种时间:冬性栽培品种于秋季9-10月播种,春性栽培品种秋播时间与冬性益母草相同;春播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为宜;夏播为6月下旬至7月。收获,1000米以下地区,可一年两熟,即秋、春播种者于6-7月收获,随即整地播种,即可于当年10-11月收获。
播种方法:生产上多采用点播和条播。播种前将种子用火灰或细土拌匀,再适量用人、畜粪水拌湿,称为“种子灰”,以便播种。点播按25厘米×23厘米开穴,穴深3-5厘米,每穴施入人、畜粪水0.5-1千克,将种子灰播入穴内,尽量使种子灰散开,不能丢成一团。播后不另覆土。点播亩用种子300-400克。条播者按行距25厘米开5厘米深的播种沟,播幅10厘米,沟中施入人、畜粪水,将种子灰均匀地播入沟内,不另覆土。条播亩用种子500克。秋播15天左右出苗,春播15-20天出苗,夏播5-10天出苗。
间苗、补苗:要进行2-3次间苗,在苗高5-7厘米时开始进行,间去弱苗、过密苗;苗高15-17厘米时定苗,点播者每穴留苗2-3株;条播者按株距10厘米,错株留苗。定苗时如有缺窝、缺株,应随即补植。生产实践证明,益母草每亩基本苗3万-4万株产量最高。
中耕除草:适时中耕除草,使地面疏松、无杂草。通常进行3-4次。种植密度大,中耕宜浅,除草宜勤。
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肥料以氮肥为主,有机肥为好。每次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饼肥50千克,尿素3-5千克。幼苗期可适量减少尿素用量或不施用,以免“烧苗”。
排灌:应及时浇灌,以免干旱枯苗;雨后及时疏沟排水,以免苗溺死或黄化。
种子充分成熟后,单独收获。因成熟种子易脱落,于田间初步脱粒后,再运回晒干脱粒,除去杂质,贮藏备用。
商品规格益母草以茎细嫩、叶多、色灰绿、带有紫红色花者为佳。茺蔚子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采收采收全草以花开2/3时采收为宜。选晴天,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运回加工。采收种子(茺蔚子)以全株花谢、下部果实成熟时采收。采收时割去益母草的地上部分,去除枯叶杂质,洗净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不可堆积,以免发酵叶片变黄。拣去杂质,稍回润后切段,晒干即成药材益母草。种子(茺蔚子):成熟的益母草种子易脱落,可在田间初步脱粒后,小心将带果实植株堆放3-4天,于晒场上晒干脱粒,除去杂质即可。
贮藏干品益母草稍放置回润后,打捆包装,置通风干燥处。
益母草在生长中期内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食用栽培的植株不宜过多使用化学药剂,应以防为主,或采用天然的植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可用大蒜的浸出液防治白粉病,用烟草的浸出液杀灭地老虎等。观赏栽培的植株发生白粉病,可用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锈病可用97%敌锈钠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主要为地老虎、蚜虫;地老虎为害幼苗,可用90%敌百虫原药1500倍液进行灌浇毒杀。蚜虫危害植株,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
据《经效产宝》记载,益母草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痛肿疮疡。益母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Leonurin),内服可使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并有颉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可治动脉硬化性和神经性的高血压,又能增加子宫运动的频度,为产后促进子宫收缩药,并对长期子宫出血而引起衰弱者有效,故广泛用于治妇女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出血过多、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胎动不安、子宫脱垂及赤白带下等症。据中国国内报道近年来益母草用于肾炎水肿、尿血、便血、牙龈肿痛、乳腺炎、丹毒、痈肿疔疮均有效。嫩苗入药称童子益母草,功用同益母草,并有补血作用。花治贫血体弱。子称茺蔚、三角胡麻、小胡麻,尚有利尿、治眼疾之效,亦可用于治肾炎水肿及子宫脱垂。白花变型功用同益母草。
益母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之时,采摘为佳,待到秋末,它可浸泡抽丝,做麻绳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