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4 15:27
荀隐(字鸣鹤)西晋颍川人,靠近洛阳,当时,洛阳是西晋都城。
荀隐(字鸣鹤)西晋颍川人,靠近洛阳,当时,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洛阳为日下,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
据《世说新语·排调》记载,荀鸣鹤、陆云二人未相识,俱会张华(丞相)坐(宴会)。华以其并有大才,戒勿作常语。云举手曰:云间(原籍)陆士龙。隐答曰:日下荀鸣鹤。云曰:既开青云见白雉(美丽的野鸡),何不张尔弓布尔矢。隐答曰:本谓云龙骙骙(形容马强壮),原是山鹿野麋(珍贵动物四不像),兽弱驽强,是以发迟。华抚掌大笑。
2011年4月28日,对联探源座谈会在海盐举行,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上海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沈树华等专家,从诗、文中对偶句的成熟及平仄声韵的发现论证了晋代产生对联的条件,认为中国的对联历史最早应该始于晋代海盐人陆云和洛阳人荀隐的“通名联”。
曾有学者据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在《楹联丛话》所述,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蜀后主孟昶春节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另外也有“唐代说”、“梁代说”等几种观点。但许多近代学者提出,对联始于晋代文学家海盐人陆云和洛阳人荀隐的“通名联”——“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
陆云,字士龙,吴郡海盐县华亭乡人,华亭别称“云间”;荀隐,字鸣鹤,是颍川人,地近洛阳,故自称来自“日下”。“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这副“通名联”的作者以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分别以各自的籍贯与名字出对与应对,内含“云天之间鹿是龙,化日之下獯鸣鹤”的寓意,是一副成熟的谐巧联。
据《世说新语·排调》记载,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陆云、荀隐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云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隐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这两句“脱口秀”被认为是中国对联的滥觞,比孟昶的春联早了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