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26 12:09
荆三棱,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 Ohwi的块茎。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湖北等地。具有祛瘀通经,破血消症,行气消积之功效。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瘀肿,腹中包块,食积腹痛。
块茎。
味辛、苦,性平。
归肝、脾经。
祛瘀通经,破血消症,行气消积。
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瘀肿,腹中包块,食积腹痛。
1.治闭经腹痛:三棱、莪术、红花、当归、延胡索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治腹中包块:三棱熬浸膏,每服5-lOml;或三棱、莪术、鸡内金、生黄芪、党参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肝脾肿大:三棱lOg,红花lOg,莪术6g,赤芍15g,香附15g。水煎服。(《长白山植物药志》)
4.治胸腹胀满,气滞腹痛:三棱、莪术、砂仁、青皮各9g,甘草3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治伤食证:三棱、青皮、神曲、麦芽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6.治胆结石:荆三棱15g,滑石9g,蒲公英18g,海金砂15g,天胡荽24g,车前草24g,甘蔗草3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内服:煎汤,4.5-9g。
体虚、血枯经闭及孕妇禁服。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或削去外皮晒干。
荆三棱,又名三棱草(通称),野荸荠、湖三棱(江苏),灯心草、马胡须(浙江),三楞果、铁荸荠、老母拐子(安徽)。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匍匐根茎粗而长,顶端生球状块茎。秆高大,粗壮,锐三棱形。叶秆生;叶片线形,长20-40cm,宽5-10mm,稍坚挺,叶鞘长达20cm。叶状苞片3-5,长于花序;聚伞花序不分枝;小穗卵状长圆形,锈褐色,长10-18mm,宽5-8mm,密生多数花;鳞片长圆形,长约8mm,有1脉,背面上部有短柔毛,先端略有撕裂状缺刻,有长2-3mm的芒;下位刚毛6,几与小坚果等长,有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长约4mm;花柱细长,柱头3,少为2。小坚果三棱状倒卵形,长约3mm,熟时黄白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细网纹。花、果期5-7月。
生于湖、河浅水中和水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湖北等地。
药材性状:块茎呈近球形,长2-3.5cm,直径2-3cm,表面棕黑色,凹凸不平,有少数点状须根痕;去外皮者下端略呈锥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残存的根茎疤痕及未去净的外皮黑斑,并有刀削痕。质轻而坚硬,难折断,入水中漂浮于水面,稀下沉。碎断面平坦,黄白色或棕黄色。气微,味淡,嚼之微辛、涩。
药理研究显示有减少血小板数、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内外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活性等作用以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对组织缺血、缺氧有一定保护作用。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宫外孕,肝、脾肿大,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等。
《本草图经》:“今三棱,荆湘江淮水泽之间皆有。叶如莎草,极长,茎三棱如削,大如人指,高五六尺,茎端开花,大体皆如莎草而大,生水际及浅水中。苗下即魁,其傍有根横贯,一根则连数魁,魁上发苗。采时断其苗及横根,形扁长如鲫鱼者,三棱也。根末将尽,一魁末发苗,小圆如乌梅者,黑三棱也。又根之端钩屈如爪者,为鸡爪三棱。皆皮黑肌白而至轻。三者本一物,但力有刚柔,各适其用。因其形为名,如乌头、乌喙,云母、云华之类,本非两物也。今人乃妄以凫茨、香附子为之。又本草谓京三棱,形如鲫鱼,黑三棱形如乌梅而轻。今红蒲根至坚重,刻削而成莫知形体,又叶扁茎圆,不复有三棱处,不知何缘名三棱也。今三棱皆独傍引二根,无直下根。其形大体多亦如鲫鱼。”
《救荒本草》:“黑三棱,旧云河、陕、江、淮、荆、襄间皆有之。今郑州贾峪山涧水边亦有。苗高三四尺,叶似菖蒲叶而厚大,背皆三棱剑脊,叶中撺葶,葶上结实,攒为刺球,状如楮桃样而尖,颗瓣甚多。其颗瓣形似草决明子而大,生则青,熟则红黄色。根状如乌梅而颇大,有须,蔓延相连,比京三棱体微轻。其葶味甜,根味苦,采嫩葶剥去粗皮、渫熟。油盐调食。”
《纲目》:“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按戴原礼《证治要诀》云:有人病症癖腹胀,用三棱、莪荗,以酒煨煎服之,下一黑物如鱼而愈也。”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南药《中草药学》:“入肝、脾经。”
《开宝本草》:“主老癖症瘕结块。”
《纲目》:“下乳汁。”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行血,通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治恶阻,产后腹痛,消化不良,经闭等症。”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破血行气,软坚化结。”
南药《中草药学》:“主治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腹内包块,气滞作胀,食积腹痛,胸满气壅,气滞胁痛。”
《长白山植物药志》:“主治肝脾肿大。”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脾虚无瘀滞者忌用。孕妇禁用。”
南药《中草药学》:“体虚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