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14:53
荆三棱(Bolboschoenus yagara (Ohwi) Y. C. Yang & M. Zhan)是莎草科三棱草属的植物。荆三棱的秆高大粗壮;株和茎锐三棱形,平滑,基部膨大,具秆生叶;叶线形,稍坚挺,上部叶片边缘粗糙;长侧枝聚伞花序,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锈褐色,多花,花药线形,花柱细长;小坚果倒卵形,三稜形,黄白色。花期5-7月,果期7—8月。据宋代《开宝》记载,因荆三棱叶有三棱,生荆楚地,故名。
据宋代《开宝》记载,因荆三棱叶有三棱,生荆楚地,故名。
莎草科三棱草属的植物,根状茎粗而长,呈匍匐状,顶端生球状块茎,常从块茎又生匍匐根状茎。秆高大粗壮,高70-150厘米,株和茎锐三稜形,平滑,基部膨大,具秆生叶。叶扁平,线形,宽5-10毫米,稍坚挺,上部叶片边缘粗糙,叶鞘很长,最长可达20厘米。叶状苞片3-4枚,通常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具3-8个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7厘米;每辐射枝具1-3(-4)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绣褐色,长1-2厘米,宽5-8(10)毫米,具多数花;鳞片密复瓦状排列,膜盾,长圆形,长约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面具一条中肋,顶端具芒,芒长2-3毫米;下位刚毛6条,几与小坚果等长,上有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长约4毫米;花柱细长,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三稜形,黄白色。花期5-7月。果期7—8月。
荆三棱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各省、江苏、浙江、贵州、台湾。生于湖、河浅水中,宜在向阳、低湿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可生长在沟渠、池塘的浅水处,也可生长在水田里。聚生于池沿或水沟等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怕久涝,更怕旱。种子与越冬块茎春季出苗,夏秋开花结果。成熟种子脱落后,借流水传播;繁殖力强,生长茂盛,在生育期间割去地上部,仍能从地下部再长。
荆三棱喜暖湿润气候。
荆三棱为分种籽和根茎繁殖。
用块茎繁殖,冬季收获的块茎,放于窖中贮藏,翌春用贮存的块茎或临时挖取的块茎为繁殖材料,按30厘米开穴、深约10厘米,每穴平放块茎2或3个,栽后浇灌清水,经常保持有水。
需选择紧靠水源、地势略低、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或黑土。地选好后,施腐熟的厩杂肥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翻地时将厩杂肥、化肥一起翻人土内,耕平耙细作畦,畦宽1.5-2米,开好排灌渠道和水沟。
苗出齐后,须经常拔除杂草;生长期中追肥2次,夯苗后追肥1次,以人畜粪水为主,也可施用硫酸铵,5-6月进行第2次追肥,先撒施草木灰或圈肥及过磷酸钙,施后中耕薅到土里,并实行浅水灌溉,切忌断水干旱。
药用部位为块茎。冬季至次春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刀削去块状根茎的外皮后,晒干或烘干。以身干、体重、质坚实、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者为佳。
叶枯病
危害症状:荆三棱一般无病虫害,偶而发生叶枯病,叶上先出现黄色斑点,继而叶发黄,危害严重时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2次,效果较好。
据《本草纲目》记载,荆三棱的根可入药,味苦、性平,无毒。有产后恶血血结、通月水、止痛利气等功效。
荆三棱的植株挺拔,亮绿,花果期很长,全株可供观赏,适宜与其他花卉搭配组成人工群落,亦可单株盆栽。
在中国东北各省每年大量收购,亦为麝鼠的一种冬粮。据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和安徽轻工业厅等机构协作研究的结果,它是一种用途很大的工业原料,其主要用途有:供制电木粉、高级胶压绝缘隔音板、超级恒久浮生圈以及酒精、甘油、炸药等,此外它还是一种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