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6 13:07
荆坪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古村,明至清时期古建筑群遗存。
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最早建于宋,当时由于民间没有大兴建祠堂的风俗,所以只建有一座祖庙,用于供奉祖宗牌位和简单地祭祀。今存潘氏宗祠始建于明朝的洪武年间,分别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民国三十六年(1847年)、1993年、2006年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增补与维修。
五通庙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始建五通庙。天井两侧建筑均为2008年所重建。
潘士权故居
潘士权故居在民国十年(1921年),被烧毁了大部分,大门及门厅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由主人改建而拆除。
八卦巷
荆坪八卦巷道是潘家五、六房先祖在始建潘家大院时设计的,建造年代在元明两朝。
节孝坊
节孝坊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清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竣工,是为了表彰潘仕权的婶娘李氏夫人而修建的。
荆坪古村存明清古建筑有潘氏宗祠、五通庙、关圣殿、洑波宫、古驿道、节孝坊和160余栋民宅及宋代古井、战国古城遗址、旧石器遗址、古墓群等;其历史传奇人物代表有宋代潘仁美长孙潘贞周落户荆坪创业史、清代乾隆皇帝的音律老师潘仕权出生地等。荆坪古村是较为典型的南方农村民居村落,是集生产、居住、祭祀、议事、读书、娱乐于一体的自然村庄,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庭院错落有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较佳。
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的外侧墙壁上离地面约5米高的地方,有青石镌刻着15个字:“嘉庆陆年端阳后三日洪水涨至此记。”潘氏宗祠是对于氏族的简单记载和对祖先的祭祀缅怀,也是一种精神皈依的象征和家族姓氏文化的体现。潘氏宗祠建造在荆坪古村舞水河畔,靠山临水面屏,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礼堂戏台、天井、看楼、正殿、牌匾均保存完好。大门楼上对称分布了十几幅泥塑,除了山水、人物、走兽这些高浮雕外,还有岳母刺字、姜太公钓鱼等画面感较强的浮雕。因为浮雕是在墙面的上端,需要仰视才可观赏,所以制作的艺人特地将浮雕做成了往下俯的样式。
五通庙
五通庙建在潘氏宗祠的左侧,其右侧有小门和祠堂连接,在举办大型庙会和酬神还愿庆典之时,可借用祠堂的空间和功能。当年修建庙宇的记事碑现存庙内。五通庙建筑结构和右边的关圣殿结构基本一致,且建筑面积也大体相同,只是因地势不一样,五通庙依势而建,拾阶而上,四面皆有建筑,所以和关圣殿不同的是正殿前面的花园只留有一天井,在天井两侧建有观音堂和财神殿。庙门口是当时的中方古驿,五通庙坐镇水口,中方古驿北接辰州府,南接靖州府,东至宝庆府,西走沅州府,是通云贵川三省的重要通道,来往商旅百姓特别多,为保四方商旅和百姓平安,驱除地方灾害疫病,特建庙于此,里面供奉的是五通五显灵官大帝。
潘士权故居
潘士权故居位于潘家大院五房弄子,原建筑面积千余平米,分别由大门、门厅、天井,左右横屋,正屋和后院组成。天井宽敞,门厅有两层,分别和左右横屋一起连接有走马楼。在封火墙里面还砌有夹层,进入夹层只能从楼上的活动木板中进,在外面看不到任何痕迹,如有土匪侵犯,里面可以藏老人、妇孺小孩,再备上几天的食物和水,就可以安全躲过土匪。但在民国十年,铜陵潘氏中一个叫“勾饥胡子”的落魄地主,因拒交土匪的保护费而杀死了当时的土匪老大,引来湘西附近上千号土匪火烧潘家,潘士权故居就是当年被烧毁了大部分,大门及门厅则是在七十年代才由主人改建而拆除。潘士权故居由其嫡系九代子孙居住,现存大门前半截照壁,四面封火院墙基本保留,原大门基础和天井青石地面均有保存。
唐代古井
唐代古井,荆坪先祖“相厥阴阳,深凿数刃”开凿这口千年古井于此,古井常年保持离井口十二米左右的水位(井深19.5米),古井采用独特的“千层砌”工艺完成的。所谓“千层砌”就是先用石片和三合灰浆在井里面砌一层,再用三合土夯一层,外面则再用石片砌,屋屋叠叠,谓之千层砌。采用这种工艺可以保证井水的质量,防止地表水进入,保证井内是干净的地下水。根据在古井边上保留的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所立的古井修缮碑文记载,这口古井“历年多矣”,所以始建年代无法考证,但是这口井的青石井沿已经被长年在这打水的人用麻绳勒出了三十六道半深槽,最深的达十点五公分,这点可以说明这口井至少在千年以上,同时还可以证明当时居住在荆坪的人口比较多。关于这三十六道半深槽,还有一段故事。传说以前外地秀才进京赶考,路过荆坪前来讨水喝,当地村民会要求他们数井口上的勒痕,如果数对了,进京考试就会高中,如果不对就得再回家苦读三年。
七星北斗古树群
荆坪共有七棵千年古树,均按照北斗七星的位置来排列。七棵古树从物种来分,属大戟科重阳物种,当地人称它们为重阳木。据林业部门推算,已有1000多年的高龄了。当时人称这七棵树为荆坪始祖贞周公所栽,因为贞周至荆坪已有936年,刚好和林业部门对古树的测算年纪相不多。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黔阳县志》记载:“双凤桥,距离黔阳县城北六十里荆紫坪。桥二座,旁有重阳树七株,宋时物也。”从古县志可以看出,重阳木为潘氏始祖贞周公所栽是可信的。当年贞周发现荆坪面屏的众多山峰当中没有一座“文峰山”(风水术中称东南方高而尖的,形似笔尖的山),为了弥补荆坪的文风,于是在村口东南方向栽了这七棵重阳树,七棵树按北斗星排列。因为北斗七星是象征文运的,而且潘氏族人在七星中“文曲星”的位置修建了“文昌阁”和“字纸塔”以求文运昌盛。
水文碑
水文碑在五通庙门口右侧的祠堂封火墙上,离地4.5米处有一块长32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青石砖块嵌入墙内,上面用楷书刻了15个字,“嘉庆六年端阳后三日洪水涨至此记”,字字清晰。碑上记载的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舞水河水位涨到了这个位置。这也是舞水河域发现最早的水文记录,它为研究舞水河域的水文变化和防洪抗灾都提供了重要的史据。在它的左下方也有两块水文碑,分别记载的是2004年6月和1995年6月洪水的水位。
八卦巷
荆坪八卦巷道是潘家五、六房先祖在始建潘家大院时设计的,建造年代在元明两朝,目前主要是荆坪牌坊、新园两组村民居住,且都为潘氏五、六房子孙,总共约一百来户,五百来人。八卦巷道由九条长度在一百米不等的青石弄子平行组成,其中在八个方向的巷口分别设置寨门,有方形和拱形(天圆地方之说)。这九条巷子宽度都在2至3米,和南方古村落的巷子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北方村落宽巷高墙的设计,九条巷子均为南北走向。这九条巷子之间设计了数不清的丁字巷口和“S”形拐弯,这样的设计把荆坪潘家大院变成了一个九宫八卦阵形,一是可以调节风水,使之“藏风聚气”。古人认为巷道设计为十字口,是为漏财之像,不利,丁字巷和“S”的拐弯有利于聚财聚气,而南北走向的九宫巷道则便于通风,使里边的院落达到冬暖夏凉。二是可以防盗防匪,在古村的八个方向开设的八道门均为高大的铁皮大门,而九宫巷和棋子巷道又七弯八拐。今四条巷子两道门还较完整,在潘家大院北面的明代八字寨门留有一片空地和依稀可辨的八字门基础。
节孝坊
节孝坊是为了表彰潘仕权的婶娘李氏夫人而修建的。李氏嫁入潘家十四年后,其夫潘浚(为五品奉政大夫)殉职,她守寡半个世纪将自己的四个儿子抚养成人,四个儿子均考取功名做了官员。而且李氏为了救病重的公公,用自己的奶水喂养。在她五十一岁之际,由黔阳正堂王作人旌表,王光电题词,雍正帝御赐了该贞节牌坊。牌坊为青砖、红砂岩结构,四柱三开双重檐,坊上书有“节孝”二字,顶上有双龙双凤图案,其中坊顶嵌双龙抢宝,中间刻有一个“旨”字,以示“圣旨”之意。横梁上刻有“二十四孝”和“李氏教子”的故事,特别是李氏教子故事中还有一块砂石上刻有一个“忠”字,图上李氏用棍子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忠”,旁边是他的儿子用手指着地上的字认真的读。原本在牌坊的四柱上分别有两对红砂石雕刻的狮抱石鼓,文革时毁。牌坊的后面砖墙上有两块铭文砖,一块在门楣上方,刻有“雍正七年七月立”,表示竣工的时间,另一块在右下方,上面刻有“顺福匠人制”,表示此砖为顺福村的匠人烧制,质量可靠。
潘士权
潘士权(1701~1772年),字龙庵,号三英,中方镇荆坪村人。清附贡生,著《学庸一得》,概其修业之道。尤精象数,擅以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的变化。清乾隆六年(1741年),考补天文生,呈请纂修占书,受署钦天监博士,执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节气之职。任职期间,数游京师。旋又被委为太常寺博士。掌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他治学严谨,著《洪范注补》,主张“据本原而固五行,运基质以析万物”,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解释自然现象,申述朴素唯物主义哲理。其书入四库存目。潘还通晓音律,著有《大乐元音》,内设琴谱曲谱7篇,仪礼乐谱12篇,均以十二管乐律校正器确定音的不同高度,据琴定乐,按弦审音,把宫、商、角、徵、羽等5声音阶增至7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因以礼葬亲,奉旨回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病卒,终年72岁,葬于鸭嘴岩坳背飞云山。
荆坪村古建筑群具有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及旅游开发的多重价值。
2002年5月,荆坪村古建筑群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荆坪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坪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古村。
自驾:自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荆坪村古建筑群,路程约2.7千米,用时约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