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木春

更新时间:2023-07-16 15:15

荆木春,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87年从自动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十一室。现担任火箭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

人物印象

每次见到荆木春总师,他总是在试验现场忙碌。好不容易他能挤出点时间接受采访时,第一句话就是:“多写写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吧,他们才是最值得宣传的”。

人物经历

攻克难关

二十几年前,荆木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保送上了重点高中后,1980年又顺利地考入了颇有名气的北京航空学院。1987年从自动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十一室,历任可靠性组工程组长、副主任等职。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由于处于新老交替阶段,技术人员紧张,扎实肯干的荆木春加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可行性论证组,主持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论证设计和总体设计,正式开始从事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单位让他搞的是可靠性设计,从专业方面看有点儿不对口。不过他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新奇感,探索未知和追求创新胜过了对专业的陌生。

可靠性工程在航天系统起步是很早的。早在1965年,在钱学森的倡导下,七机部就成立了研究所,专门从事可靠性研究和应用。但是在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如何推广应用,还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深入人心,人们也并不是十分重视,在“动乱”年代还把研究所解散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可靠性工程在洲际导弹试验中开始较全面地推广应用,并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荆木春接手此项工作后,天天忙碌,晚上常常到办公室加班,和老专家们一起,研究各种型号的可靠性工程论证,编写可靠性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也接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几年的工程实践,广大设计人员对可靠性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设计、研制的时候,人们开始重视把可靠性要求考虑进去。

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荆木春入选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研制队伍,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次挑战和对自我的超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虽然是在“长二捆”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新增加了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而且控制系统及其单机采用了冗余技术,其他系统也都相应做了较大变动。与此同时还改变了原有发射场的工作模式,首次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转运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方案。这些,都使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具备了新型号的所有要素。在这个全新的型号研制中,荆木春和同事们勇挑重担,经历了无数个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第一种为载人研制的运载火箭。设计可靠性指标为0.97,是我国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为了故障检测系统工程的实现,荆木春和同事们一开始是东奔西跑查阅资料,跑遍了图书馆、大学和资料室。那段时间里,他们经常要坐公共汽车到国家图书馆,一去就是一整天,查阅、记录,晚上还常常加班到深夜。而能查到的资料多是—些公开的大路货。有一些可做参考的资料,又因各国的不同之处,所用的技术、参数的选择,以及技术实现的途径,都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所以只能在探索中自己研究解决。一切靠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学习,结合自己的研制经验和中国运载火箭研制的实际状况,荆木春他们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可行性方案论证报告。后来,反复论证和完善期间,他们结合外国的先进技术,根据“长二捆”运载火箭的实际情况,—次次修正、复核、改进,最终形成了故障诊断和逃逸途径的雏形,为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搞载人航天是第一次,搞载人航天运载火箭故障检测处理技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也是第一次,其中涉及故障检测参数如何选取、系统如何组成、技术指标如何确定等多项难题。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可参考的技术资料非常有限,具体方案的实现完全要靠自己。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在故障检测参数的选取上,如发动机的参数、动力系统参数等数量非常大,需要的资源也非常多,无疑造成了火箭的可靠性下降。但参数选取太少又达不到检测的要求,这可难坏了他们。在方案论证阶段,他几乎天天加班,日日熬夜。可行性报告的起草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但系统的确定却用了将近1年的时间,可见他们遇到的困难之大。在经过1年的努力后,他们终于确定选用火箭的综合参数:姿态、过载、分离三类参数共20多个。接踵而来的问题是:系统如何组成,点火装置、控制装置用什么,设计原则如何制定,技术指标如何分析,形成系统后用什么来做判据等等。为了确保载人飞行中出现故障后航天员的安全,荆木春和他的同事们专门研制了火箭故障仿真系统,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有了仿真系统后又做了大量试验进行分析,确定了参数达到什么值时航天员可以进行逃逸。

在7年的载人航天运载火箭攻关的时间里,他负责完成了火箭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设计论证和设计等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2001年是载人航天运载火箭收获的季节,也是荆木春收获的季节。他参与的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研制、总体方案与故障检测系统软件分别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载人飞船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论证、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方案论证、总体初样设计、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初样设计、可靠性安全性总体设计分别获得院阶段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荆木春本人还获得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初样阶段有突出贡献一等奖。荆木春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承认感到非常欣慰,能为载人航天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最大的满足。

指挥若定

荆木春坦言,每一次发射前是他最为紧张的时刻。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经历了从第一枚到第四枚发射的成功,为第五枚火箭发射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扎实工作,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挑起重任:1999年荆木春被提升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2006年又接过总设计师的帅印。任务更加重了,承担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了。

在载人航天这个大系统工程中,为了航天员的安全,设计师们必须慎之又慎、精而又精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缜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起独有的科技研究体系。在思想的灵光闪现之后,迎接他们的也许大部分是艰辛、寂寞和巨大的压力,他们必须要拿出全部的精力和勇气,才可以解决那些成千上万的问题。

1999年,时任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的荆木春深感担子沉重。但是凭着对技术的精研,对故障检测系统的方方面面谙熟于胸,每当故障检测系统出现了故障,他都能冷静应对,指挥若定,把一个个“拦路虎”扫除干净,决不让全系统的测试进程耽误在自己手中。

作为运载火箭系统的副总设计师,不光是要负责更多的技术工作,还要带领一支正在成长的科技队伍。他很随和,很少见他有发火的时候。把别人说得重了,他自己倒觉得过意不去,回过头又给人家道歉。不管怎样,处在副总师这个位子上,需要更大的魄力、领导艺术和人格的魅力。他的不急不躁,他的踏踏实实,与他的执著性情、广阔视野,一起交织成他性格的主旋律。

从1997年开始的第一次发射场合练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运载火箭故检系统经历了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每次执行任务,故检系统的技术状态都有变动,且其自身组成复杂,从头到尾分布在火箭各个不同位置,不仅测试状态多,还由于故检系统要负责故障预警、逃逸救生和燃爆火工品,所以这个过程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

在这一过程中,荆木春主持开展了运载火箭故障模式及其数据的研究。因为仅有逃逸系统,航天总体安全网还不是完整的,火箭还必须有自我检测故障并准确判断故障、及时给逃逸系统发出工作指令的功能。这样,就必须研究可能的故障模式,制定合理的故障判据,确保简单、准确、及时地判断火箭的故障。只有在确定火箭出现故障不能完成任务或是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时,才能启动逃逸系统实施逃逸,确保既不误逃,也不漏逃。这项工作不但责任重大,而且要圆满完成着实不易。

在研究中,他们开始了全面应用故障仿真系统进行试验,并自编软件对大量仿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又采用一套特殊的处理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判定合理有效的故障参数门限值,在神舟四号飞船发射试验期间,他又忙里偷闲地跑回北京,带领几个年轻人,制定细致的仿真计划,完善火箭故障仿真系统,细致统计每一项火箭技术的状态变化,夜以继日地进行故障状态下的火箭飞行状态仿真,并对仿真结果逐个分析、处理。据统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完成了310种火箭故障模式及逃逸判据,建立了火箭各种故障模型和逃逸飞行模型,研制了火箭故障检测和逃逸仿真系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二号F第六枚火箭研制试验的过程中,荆木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型号两总的指挥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刻苦攻坚,终于拿下了难啃的三只“拦路虎”,而且在使发射“神六”的火箭发出异彩的图像测量系统研制过程中,他与相关系统的设计人员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枚火箭的亮点之一,图像测量系统能让人们第一次近距离、真切地看到火箭飞行的姿态。增加的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箭体上,它们就像两个忠于职守的摄像记者,向地面实时显示着最直观的火箭飞行情况。“神五”发射成功后,当人们还沉浸在喜悦中时,荆木春就组织有关设计人员从初样研制到产品生产,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逐一攻克了极端环境下传输延时和马赛克等高难度的技术问题,设计生产出令人惊叹的图像测量系统。他们放弃了大部分节假日,奋战在各种试验、各种测试的岗位上,往返于北京成都西安等各个相关城市。每次出差,常常是周末离京周一回,开会研讨、审查资料,忙得不可开交。

担任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设计师后,荆木春的工作更加艰巨和繁忙了。载人航天工程每一步都走得很难,而且时间一直都很紧,发射试验任务一个接一个。说起这些年参加试验的感触,他不知从何说起。没有哪一个型号任务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经过了这么多次试验,还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参与设计、研制的技术人员非常艰苦,参加发射任务的技术人员也非常艰苦。每次发射完回来,好像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接下来的技术、试验结果分析总结和地面仿真试验又接踵而来,几乎就没有他们“喘息”的机会。然而,荆木春他们无怨无悔。

甜酸生活

荆木春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做事雷厉风行。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特别偏爱古典音乐和西洋音乐,凡是聆听过的乐曲说起曲名都能如数家珍,对二胡、小提琴等乐器还能演奏上几下。荆总爱好非常广,除了爱好音乐,他还喜欢踢球、打桥牌。“什么事情只要上了心,就一定能做好!”这是荆木春的“人生格言”。然而由于工作越来越繁忙,他的业余活动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不得不放弃爱好。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离开亲人外出试验,多少次午夜时分还在为技术问题苦思冥想、夜不能寐。十几个年头,他实在说不清是甜多于苦,还是苦多于甜。这十几年中,最让他牵挂也最让他难忘的事,都是研制工作中的大事小情。在外人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同一种工作,成天面对一堆堆的图纸、表格、符号、数据,该是何等的枯燥与乏味。但荆木春却用另一种情感在审视,在他的眼里,这些东西就像一个个生灵,活灵活现地和自己同呼吸共命运。只要拿起长征二号F火箭的技术与管理文集,与火箭一起走过的历程就会历历在目,就会令他心潮澎湃……

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暇顾及妻子和孩子。有时候,荆木春自己也感到非常惭愧,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有时他也想陪儿子玩一玩,到孩子学校参加一次家长会,在家里也想能干点家务活,比如说洗洗衣服、做做饭什么的。但对他的妻子和孩子来说,他干这些是一种奢望。而这种奢望、这种无奈、这种割舍,全都源于他对事业和工作的挚爱和忠诚。因为,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他已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并把这个宏伟的事业变为自己的挚爱。

神圣的事业,光荣的使命。展望未来,执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师帅印的荆木春,踌躇满志,正踏着坚实的脚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期望,带领自己的攻关团队,让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