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3 18:16
荆道乾(1731-1802)山西临晋(今临猗)人。字健中,清朝大臣。乾隆中期举人。历官知县、知府至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乾隆中,长期任州县官,以“清官”著名。嘉庆初年,先后疏陈州县存留俸薪役食及驿站经费解蕃库请支之弊,请禁征漕浮收,整顿运丁屯田,颇著绩效。嘉庆七年卒。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大挑知县,历任湖南麻阳、龙山、东安、永顺、慈利、靖州知县。所至有惠政,屏陋规,平冤狱。在靖州赈饥,尤多全活,屡膺上考。
乾隆四十七年(1782),升任甘肃宁夏府同知,入京面圣,大学士刘墉曾任湖南巡抚,称赞他:“第一清官也。”名气才开始显现。历任代理石峰堡同知,正值战争,他带领民众修复水利设施,政绩突出,再次以政绩卓异记名。
乾隆五十四年(1789),升任安徽池州府知府,屡次代理徽宁池太道,管理芜湖关,有盈余的财务从不中饱私囊,而是用它来充作赈济抚恤之用。调任安庆府知府,时任安徽巡抚的朱珪非常信任他,上疏推荐,升任山东登莱青道,暂代布政使。荆道乾以激浊扬清为己任,推荐廉吏崔映淮、李如珩等,而弹劾不称职的官员。
嘉庆二年(1797),升任山东按察使。
嘉庆四年(1799),升任江苏布政使。州县税粮存留、官员俸薪及驿站经费,都要解送到藩库,等奏报朝廷后再申请开支。起初是为了防止官吏侵占挪用,时间一长,解送过程中就有了不必要的浪费。他入京陈述弊端,请求依据规定在各州县征收税粮时直接开支,省去了解送、领回的繁琐过程,天下人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好处。嘉庆帝正想整饬漕政,因为巡抚岳起及荆道乾都有清廉的名声,就责令他俩肃清漕政的诸多弊端。上任三个月后,升任安徽巡抚,他上疏请求禁止征收漕运中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那一斗米。嘉庆帝下诏给沿途有漕运的各省永远禁止加收。宿州、灵璧、泗州发生了水灾,荆道乾亲自前往督导视察灾情。
嘉庆六年(1801),荆道乾因病请求退职,回家调理。
嘉庆七年(1802)三月,下诏询问荆道乾的病情,结果已经病逝于安庆,嘉庆帝感到非常惋惜,赐祭,赐其孙荆炆举人。
临终时,荆道乾把昔日的同事叫至寝室,指着床下的银两说:“我蒙受朝廷的大恩,积攒的养廉钱有数千两,足够用来为自己发丧。诸位平素爱怜我,不要为我敛集发丧用的财物。”又叫来他的哥哥说:“兄长为人仁爱懦弱,不要听别人的怂恿接受发丧的财物,违背了我的本意。”哥哥按照他的话,节俭办理了丧事。
荆道乾任湖南东安知县时,经常乔装下乡,体察民情。当时有个名叫席际云的老人,品行端正,素为人们敬重。一日,荆道乾扮作客商,与席交谈,甚为相投,半天才分手。后来席际云的儿子到县城应试,荆道乾看了他的履历说:“你是席际云老人的儿子吧?我认识他,他是一位有德行的隐君子。”并托他向老人赠送玉鱼与素扇,以表钦慕之意。老人的儿子归家谈及此事,并呈上礼物,老人惊诧地说:“我一生不入城市,怎么会认识县官呢?”后来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是前几年在野外遇到的那位客商。
一次,白牙市失火,焚毁店铺百多间。荆道乾听到消息,立即前去勘察灾情。衙吏们劝他:“不是县城失火,县官可以不去。”他说:“城内与乡下的子民,我应一视同仁。”于是亲自到白牙市。对重灾者予以救济;对个别重灾者,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还特地在白牙市停留一天,把受灾各家的地界划清楚,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位于东安县的吴公塔,最早由东安知县吴德润主持建造。塔还没建好,这位为官清廉、善断讼事的好县令吴德润就被调走,建塔工程因此停了下来。荆道乾继任县令后,接着建这得民心的塔。塔建成后,荆道乾认为吴德润是建塔第一人,而自己只有“一篑”之功,为纪念吴德润善于审理和判决案件的政绩,荆道乾不假思索将此塔命名为“吴公塔”。荆道乾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塔,可见他的高风亮节。
《清史稿》:①仁宗初政,特重廉吏。岳起、荆道乾清操实政为之冠。②道乾由监司不三年擢至巡抚,求治益急,不避嫌怨,自处刻苦。
刘墉:第一清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