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薹草

更新时间:2024-09-09 14:14

草原薹草(学名: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是莎草科、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根状茎,形成疏丛。秆直立,基部具浅红褐色枯死叶鞘。叶细条形,近等长于茎,边缘内卷,灰绿色。小穗2-4,顶生小穗雄性,棒槌形;侧生小穗,卵形或长圆形,有5-15小花,雌花鳞片宽卵形;囊苞革质,卵形,三棱状,黄褐色,有光泽,顶端具直的喙,后面具3-5条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形成疏丛。秆直立,高8-15(25)厘米,基部具浅红褐色枯死叶鞘。叶细条形,近等长于茎,宽1.5-3.5毫米,边缘内卷,灰绿色,粗糙。小穗2-4,顶生小穗雄性,棒槌形,长0.5-2厘米,具短梗或近无梗;侧生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0.5-1.5厘米,有5-15小花,具梗,雌花鳞片宽卵形,先端钝或尖,锈色,明显地短于囊苞;囊苞革质,卵形,三棱状,长3-4毫米,黄褐色,有光泽,顶端具直的喙,后面具3-5条脉。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草原薹草是一种旱生根茎型下繁牧草,山地草原草场的亚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主要生于海拔1200-1800米的山地草原带阳坡和半阳坡,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最适宜生长在壤质的淡栗钙土、栗钙土和棕钙土上,在基质较粗的砾质土壤上也能生长。常与针茅镰芒针茅沙生针茅羊茅和超旱生半灌木满属的若干种一起组成不同的干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场型,在草场中处于亚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的地位,草群盖度从25-40%不等,高度约40厘米左右。

生长习性

草原薹草春季萌发早,3月底返青,4月下旬抽穗,5月开花,6月结实。夏季在干旱的年份为枯草期,如雨水较多,叶片常呈绿色状态。秋季降雨后,又返青生长,但不抽穗。它的地下部分相当发达,能形成稠密的根网,其营养面积可达地上面积的数倍。

在生长季节对水分条件敏感,春季与夏初若有充足的雨水供给,地上部分产量显著增加,据在天山北坡低山带冬、春秋草场的定位测定,春雨较多的年份,草原薹草在春季草群产量中的比重比一般年份增加50%。营养体在整个春季生长旺盛,形成全年最高产量,秋季再生草也能形成一定的产量。

繁殖方法

草原薹草多为营养繁殖分蘖节位于土表下不深处,在分蘖过程中能形成短而多的根茎,这些根茎一般均可发出新枝;在水分不足的环境中多数都处于营养枝状态,只有当水分条件较好时,才能有较多的茎形成生殖枝,开花结实,在干旱的条件下,进行种子繁殖,成活率甚低。

主要价值

草原薹草在饲用评价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属优等饲用价值的牧草。它分布很广,虽然植株矮小,但株数很多,有时占总产量的30%左右。茎秆细,叶片软,茎、叶比为1:1.14,质地良好,开花期粗蛋白的含量约为20%,粗脂肪4.5%左右。从春季返青到冬季的枯草期,一年四季各种牲畜最喜食,地上部分可以全株吃光。在冬草场,如夏季生长不好或牲畜啃食过多,植株高在10厘米以下者,冬季大雪覆盖,保存不好,放牧时牲畜扒雪采食,往往和雪一起扒走,利用较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