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鹿

更新时间:2024-04-03 22:47

草原鹿(学名:Ozotoceros bezoarticus)是鹿科、草原鹿属动物。头体长为110-140厘米,肩高为70-75厘米。体重24–34千克。生活在纬度靠北的物种体型较大。上体和四肢的主要颜色是红棕色或黄灰色。脸颊、头顶和尾巴颜色较深。背部的毛色比四肢的毛色更丰富。下侧和腿内侧的皮毛颜色较浅。皮毛不随季节变化。只有雄性才有鹿角,鹿角由三个齿组成,呈三叉状。每年8-9月都会经历一次脱落周期,到12月就会长出新的鹿角。雄性后腿上长着发达的气味腺囊,气味之强烈,可散播至1.5千米。

动物学史

命名

草原鹿(Ozotoceros bezoarticus潘帕斯草原Ozotoceros(草原鹿属)中唯一的物种。

进化

化石记录表明,大约250万年前,随着巴拿马地峡的形成,新世界鹿作为大美洲交汇处的一部分从北美迁徙到南美洲。它们迅速进化成不同的物种,如今只有少数幸存。由于大陆冰川很大,而且没有冰川的地区土壤酸度很高,化石记录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被破坏,所以没有迹象表明这些早期的新大陆鹿是什么样子。化石记录开始时有明显的分化,并且接近现在的样子。草原鹿是作为平原居民进化而来的。它们的直接祖先首次出现在更新世时期。

鹿可能是在没有捕杀捕食者的情况下进化而来的,因为当受到惊吓时,它们会跺脚,发出特殊的小跑和口哨声,并散发出气味。草原鹿与沼泽鹿属的相关南美泽鹿具有相似的基因模式,具有两条融合染色体。草原鹿是基因多态性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目前的高核苷酸多样性表明它们曾经有非常大的数量。草原鹿的分类学和系统学主要基于形态学数据。已识别出5个亚种。

衰退

草原鹿曾经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物种,最初分布在南美洲东部的开阔草原(无树大草原和稀树草原),南纬5°至41°。1800年代,博物学家和航海家报告称该物种数量非常丰富。它们曾经是乌拉圭分布最广的鹿科动物。探险家和拓荒者的报告以及民间传说清楚地讲述了17世纪和18世纪如何在整个草原上发现更大的草原鹿群。甚至该地区的地名也证明了该物种的广泛分布。一些记录显示,19世纪从拉普拉塔河出口了超过2,300,000张鹿皮。然而,由于人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物种数量和分布都大幅减少。这种减少的原因包括栖息地破碎化、农业发展和与养殖动物的竞争、不受管制的狩猎以及传染病的传播。

形态特征

草原鹿是一种中等体型、体重较轻的鹿科动物。头体长为110-140厘米,肩高为70-75厘米。体重24–34千克。生活在纬度靠北的物种体型较大。草原鹿上体和四肢的主要颜色是红棕色或黄灰色。脸颊、头顶和尾巴颜色较深。嘴唇上方有白色斑点,喉咙上有白色斑块。背部的毛色比四肢的毛色更丰富。位于耳朵内部、眼睛周围、胸部、喉咙、下体和尾巴下侧有米色簇毛。下侧和腿内侧的皮毛颜色较浅。皮毛不随季节变化,夏季和冬季皮毛没有明显差异。新生小鹿的毛皮呈栗色,背部两侧各有一排白点,从肩部到大腿有第二条线纹。斑点在大约两个月大时消失,留下黄褐色的幼年皮毛。

雄性稍大,但在大小、重量或毛皮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只有雄性才有鹿角,鹿角由三个齿组成,呈三叉状。鹿角的下前主叉没有分开,但上叉是分开的。每年8-9月都会经历一次脱落周期,到12月就会长出新的鹿角。到初夏,鹿角上的茸绒就会退干净。它们的尾巴短而浓密,长10-15厘米,奔跑时抬起尾巴露出白色斑点,就像白尾鹿一样。雌性和雄性排尿时的姿势不同。雄性后蹄腺体会分泌出强烈的气味,最远可在1.5千米外都可闻到。与其他小型反刍动物相比,相对于其体型而言,雄性的睾丸较小。

栖息环境

栖息地包括各种低海拔开阔草原、暂时被淡水或河口水淹没的地区、连绵起伏的丘陵以及冬季干旱且没有永久地表水的地区。有些地方的草高度足以完全覆盖站立的鹿。其中有些族群生活在正在进行保护工作的潘塔纳尔湿地以及每年发生洪水周期的其他地区。曾经生活在南美洲东部南纬5-40度之间的天然草原上。生活的海拔高度是海平面至海拔1000米。

生活习性

行为

草原鹿主要是定居的物种。每日或季节性的运动没有具体规律。它们以小群体生活,很少超过5-6只。大多数观察都是针对独居动物的。团体的组成是流动的;成员,尤其是成年雄鹿,可以在任何季节自由地从一个小组转移到另一个小组。然而,母幼关系似乎很牢固,小鹿全年都和母鹿在一起。雄性全年都与雌性混居。无论是性别还是年龄,都不存在明显的栖息地划分。有时,多达50只或更多的个体会在共同的觅食地聚集。当天气晴朗时不受干扰时,草原鹿经常躺在开阔的觅食场上反刍和休息。对干扰的反应包括凝视、警觉地站立、跺脚和喷鼻息、高跷和抬起尾巴。为了避免被发现,草原鹿在隐蔽处、躺在地上、爬行或溜走时也会伫立。攻击性姿势包括怒视、低头威胁和追逐、用前蹄击打、撕咬和鹿角威胁;顺从的行为包括移开视线、露出脖子和开始自我梳理。

食性

草食性,吃新的绿色植物、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消耗的大部分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中。为了了解草原鹿是否与牛争夺食物,对它们的粪便进行了研究,并与牛的粪便进行了比较。事实上,它们确实吃相同的植物,但比例不同。草原鹿吃的草较少,吃的草类植物(开花、茎柔软的阔叶植物)和啃食的植物(嫩芽、叶子和树枝)分别较多。在雨季,它们的饮食中20%是新草。它们会随着食物的供应而移动,尤其是开花植物。牛的存在增加了发芽草的数量,这是草原鹿所喜欢的,进一步证明了鹿不会与牛竞争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在阿根廷西部、北部和中部、玻利维亚东部、巴西中部和南部、巴拉圭和乌拉圭的岛屿中。

繁殖方式

在交配季节,成年雄性会互相竞争发情的雌性。它们用鹿角破坏植被,并用头上和脸上的气味腺摩擦植物和其他物体。攻击性的表现是用鹿角猛冲或用前脚挥舞。体型相同的雄性之间经常争斗。没有证据表明存在领地性、持久配对或小群形成。几只雄性可能会同时骚扰一只愿意接受的雌性。怀孕的雌性和有新生儿的雌性会变得神秘。雌性通过跺脚、喷鼻息、假装受伤和碰撞来保护幼崽。

草原鹿是季节性繁殖的。怀孕7个月多一点。雌性可以每隔10个月生育一次。怀孕的雌性在分娩前3个月左右就可以明显区分出来,而乳房在分娩前1-2周就可以明显看出。大多数小鹿出生在春季,9-11月,尽管几乎所有月份都有出生记录。草原鹿通常一胎仅产生一只小鹿。在圈养条件下,雄性第一次明显的性行为发生在它们1岁时;成年雄性能够全年交配。圈养雌性可能在12个月大时性成熟。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10月1日——近危(NT)种。

种群现状

没有对草原鹿种群总量规模的更新信息,仅对南美洲南部的种群进行了部分估计。阿根廷和乌拉圭的物种数量呈下降趋势(González et al. 2002年,González et al.2010年)。总量规模的最小估计为20,000只(Pinder 1994年),而最大数量规模估计为80,000只(Pinder 1994年)。

现存最大的种群分布在巴西塞拉多东北部生态系统中,约有2,000只,潘塔纳尔湿地则有20,000-40,000只(Pinder 1994年)。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发现了两个亚种群,一个在马拉霍岛更北的亚马逊河口(Rossetti和de Toledo 2006年),扩大了物种范围,另一个在该国南部发现了一个小种群。巴拉那州的亚种群估计不到100只(Braga等人,2005年)。

乌拉圭有两个主要亚群:El Tapado(萨尔托系)有800头鹿,Los Ajos(罗查系)有大约300头鹿(Weber和González 2003年)。在20世纪之交,阿根廷的数量可能非常庞大,因为有超过50万平方千米的草原栖息地。然而,如今只剩下三个小亚群:Corrientes(伊图扎因戈省)约有170只(Merino和Beccaceci 1999年),位于圣路易斯省,约有800-1000只(Merino等人,2011年)和沿海Bahía de Samborombóm(艾利斯省 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大约200只个体(Merino等人,1997年),而在圣达菲“Bajos Submeridionales”地区,有一小群个体估计不到50只,生活在23,000公顷的面积中。(Pautasso 2011年)。玻利维亚东南部可能仍存在一小部分种群(Weber和González 2003年)。在玻利维亚西南部的诺埃尔·肯普夫梅尔卡多国家公园(圣克鲁斯省),草原鹿的小亚群可能仍然存在(Anderson 1985年,1993年;Tarifa 1993年)。然而,该物种仅限于相对较小的适宜栖息地,并且其中一些可能已经局部灭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