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靶龙

更新时间:2024-04-23 08:52

草靶龙(五宝草把龙、草耙龙、草把龙),流行于自贡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靶龙历史悠久,据《荣县志》记载最早产生于唐代,当时唐太宗李世明治国有方,老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每逢佳节,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草靶龙是用稻草为原料,通过能工巧匠手工编制而成,龙头、龙身、龙脊和龙尾比例大小尺寸相宜,粗犷而不粗糙。

草靶龙起源于唐宋时期,后流传于自贡市等汉族聚居地区,是庆贺丰收和重大节日的吉祥物。清代初期,自贡先民根据草靶龙的特征进行创新,舞动时配上打击乐器锣鼓,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吉祥、安康、幸福生活的向往。历经数代人的传承创新,一条草靶龙重约50公斤,长13米,粗18公分,由7个人参与舞动,演出时一般都是两条龙同时出场。其龙须、龙身、龙眼、龙脊等均由稻草制成,既保持稻草古朴、粗犷的本色,又显得活灵活现,具有极高的工艺表现价值。2009年,草靶龙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