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7 00:19
《荒野浪子》是由Ernest Tidyman、迪安·雷斯纳编剧,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米奇·莱恩等主演的惊悚电影。该片于1973年4月19日在美国上映。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饰演一名神秘客,从热浪逼人的沙漠来到罪恶满城的拉高镇,并被邀请出手阻止三个刚出狱的枪手继续犯案。
这只是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简评,如果有人有兴趣,我建议在看完电影之后再看。
这是1973年,这是伊斯特伍德自己导演的第二部电影,而由他主演的镖客三部曲分别是在64、65、67年。
昨下午我看了他的《高高吊起》(《Hang Em High》,1968),晚上看了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第三部007电影《Skyfall》;今下午看的是也是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苍白骑士》(《Pale Rider》,1985),而刚才就是看的这部《荒野浪子》(《High Plains Drifter》,1973)。
不管是在看电影之后或之前,我几乎从没看过别人的影评,不过刚才稍微看了点,只能说人人之间的区别实在太多。对于这部电影,其实我最先也并没抱太高的期望,正如我看上面提到的另外三部电影之前(看西部片主要是想感受西部的苍天荒野背景里,枪客单骑的浪漫、自由、孤独情怀)。但是这部《荒野浪子》,如果一定要给它打分什么的,满分是10分的话,我至少会给它7.5到8.5。
整体上说,这是一部很特别的西部片。在看到大概三分之一时,我从对主角来这个小镇、开枪秒杀三人、大白天公然侵犯女人、而当地居民(特别是警长)们却毫不干涉的莫名其妙才完全消失。
给某种人、事、物打标签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它会将人的思维简化、固化,不过有时候打标签聊作备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别太当回事。对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一个标签:黑色西部片。这就是我刚才说它特别的意思。
《高高吊起》可以被总结为:今日牧牛工昔日警长由于误遭私刑而重归旧职成为英雄(PS:结识了曾遭受厄运的女子并最终帮她摆脱了心理阴影)。而《苍白骑士》大概可以这么说:穿上制服是牧师、围上枪套是神枪手力助类似《七武士》中的懦弱农民的矿工们对抗妄图霸占他们所居住河谷的大boss的白马浪子(PS:并被一个女人和她十五的女儿同时爱上了)。这后一部很类似《原野奇侠》(《Shane》,1953,琪恩·亚瑟 出演):突然来了,帮助解决大boss后又突然去了;女人和孩子都很喜欢主角;最后两个孩子都对着主角离去的远山呼喊……
这部我称之为的“黑色西部片”,主题很现代,也是根本性的:集体默认犯罪,即是帮凶,受害者有权向他们讨回公道。而且电影也并没走极端:主角一直很关照镇里那个被其他人蔑视的侏儒(直接把他“提拔”为警长和镇长),侏儒后来也开枪杀了一个偷袭主角的人;在那次镇上所有人默认之下,集体旁观他们买来的三个恶徒鞭死正直的警长Jim Duncan时,至少还有一个人试图阻止这集体罪恶,即旅店老板的妻子;在最后主要的几个凶手(镇上公司的那几个和那三个恶徒)死后,主角对她笑了笑致意,然后就走了。
这是这部黑色电影的温情所在,这让电影避免了表达失度。老实说,在看到后半段时,我就很不希望主角也完全情景再现,“旁观”那三个恶徒杀光镇上所有人,正如看到《大叔》(这应该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韩片)里主角以为小女孩已死,我赶紧拔下耳机,不希望听到主角开枪自杀的声音。当然,前者是出于理性,个人认为好电影不应该那样;后者是出于对电影角色的感情。
如果要以经典艺术品的要求来看《荒野浪子》的话,我个人就觉得电影里主角让镇上人把所有房子(“Especially the church”)涂成红色,他自己则在镇名牌上凃上鲜红的“HELL”,这个片段,显得有点“刻意”了。当然,这大概是因为伊斯特伍德当时年轻气盛,初当导演,对电影有着很强的“野心”:希望在自己的电影里拍出创新的,深刻的,惊世骇俗的东西来。
我这么说可能有点吹毛求疵了,而且也只是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正如我上面已经说过的,这是部很特别的西部片,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