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叶瘿蚊

更新时间:2023-01-21 18:40

昆虫名,为双翅目,瘿蚊科。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以幼虫生箍,受害的点痕逐渐向叶片下背两在突起,形成瘤状虫瘿。严重时一片叶上有十多个虫瘿、一张复叶有虫瘿百以上,致使叶片扭曲。幼虫老熟钻出化蛹后,残留的虫瘿随着害叶老化逐渐干枯。有些叶片呈穿孔状。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1.5-2.1毫米,纤弱,如坟状。头小于胸,触角细长,念珠状,各节上环生刚毛。足细长,前翅灰黑色半透明,腹部暗红色。

雄虫:体长1-1.8毫米,触角哑铃形,球状部除环生刚毛外,还有环状丝。

椭圆形,长约0.06毫米,宽0.05毫米,无色透明。

幼虫

体长1.8-2毫米。自由蛹,初期橙红色,后渐变为暗红色,将羽化时前翅、复眼、触角黑色。

生活习性

该虫在广东一年发生7代,以幼虫在害叶上的虫瘿中越冬。

次年2月下旬至3月,越冬幼虫老熟后钻出虫瘿入土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飞到果树上栖息、交尾、产卵。成虫多在下午至傍晚羽化,羽化后一般当天晚上即可交尾产卵。卵散产在刚展开的嫩叶叶背,一张幼叶可着卵数粒至百余粒。卵期1天,刚孵的幼虫从叶背入侵叶肉取食为害,并形成虫瘿,幼虫在虫瘿中取食生长;幼虫历期:第一代30-45天,第二代25-30天。幼虫老熟钻出虫瘿入土化蛹,幼虫入土化蛹的深度一般为15厘米左右,蛹期10-11天。成虫飞翔力不强,主要借助风力飞翔,寿命1-3天。10月底11月为最后一代,以此代幼虫越冬。

凡茂密、较潮湿的果园受害较重,一般树冠的下层和内膛、苗木和幼树也受害较重,春梢受害常化秋梢重。

此蚊在各种荔枝品种的嫩叶上均可产卵,但淮枝品种受害较重,黑叶次之,糯米糍和桂味受害稍轻,三月红品种抗虫性强。该瘿蚊幼虫的寄生蜂常见有两种,一般于夏、秋季寄生率较高。

防治方法

实行苗木检疫

在此虫发生为害区,在调出苗木前,要严格检查,将带有虫瘿的叶片彻底摘除烧毁,以防止害虫随苗木传入新区。

人工防治

在采果后和冬季清园时,把树冠内膛荫、弱、病虫枝叶剪掉;在各次梢期,坚持做好疏梢等工作,以减少虫源。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促进各期新梢抽发整齐,恶化瘿蚊产卵繁殖条件。做到合理修剪,注意排灌,以降低果园内空气和园土湿度,形成不利于瘿蚊幼虫入土化蛹和成虫羽化出土的环境。

药剂防治

在有瘿蚊为害较重的荔枝园,每年在越冬幼虫入土化蛹前(2月下旬至3月初),成虫羽化出土时(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洒药剂触杀幼虫和成虫。每667平方米(一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千克,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00-150毫升,或50%幸硫磷乳油0.5千克,分别与20千克细砂或呢粉拌匀后,均匀撒在树冠下和四周表土,并覆盖薄土或浅耘园土,使药混入土壤。此外,新梢抽发期,尤其是夏、秋梢期,在虫瘿出现前,选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或10%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或40%乐斯本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用这几种药剂的任一种分别加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混用,喷洒树冠1-2次。

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果园原有的天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