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30 00:25
元宵之夜,潮州城灯火辉煌,笙歌沸腾,大家闺秀黄五娘携婢女益春外出观灯,巧遇邻妇李姐相随做伴。泉州才子陈三途经潮州前来观灯与五娘邂逅,两人一见倾心。李姐请五娘讲灯屏故事,五娘熟读诗书,谈吐雅俊,陈三大为钦佩。陈三遗扇在地,李姐拾扇给五娘。五娘读了陈三扇上题诗,见其诗情奔放,才思横溢,顿生爱慕之情。五娘与陈三四目相接,含情脉脉,但因彼此以礼自待,各奔东西。宦官之子林大,灯下观五娘美貌,拦住去路,幸李姐解围,五娘和益春才仓皇离去。帘外桃花满树,五娘挥毫和陈三诗一首。聪明的益春道破五娘心事,五娘斥之。五娘之父贪财附势,将五娘许婚林大。五娘哀求父母缓提亲,而老父顽固不允,反斥女儿不孝。五娘见林大为人粗鄙,痛断肝肠,愈加思念陈三。陈三护送哥嫂到广南任所后,专程重来潮州,但寻遍全城,未见五娘。
一天,陈三自楼下经过,与五娘意外重逢。五娘情不自禁,以绣帕裹荔枝投掷。陈三大喜,装成磨镜少年,人府与五娘相会,但因失手镜碎,惊动了黄父,两人未能交谈。陈三卖身进入黄府,欲向五娘倾吐衷肠。不料黄府家规很严,内外隔绝,反增二人相思之苦。
来年春天,五娘考虑再三,命益春唤陈三花园相会,岂知又节外生枝,见面难说真话。陈三一怒之下,决定离开,幸被益春苦劝留下,并为其安排见面机会。一日,黄父外出,益春帮助陈三上楼与五娘相会,两人互吐衷肠。黄父突然返回,与黄母同上绣楼。陈三躲在帷中,目睹黄父迫女成婚,五娘抗拒,甚至将以身殉情,深为感动。五娘父母离去,陈三与五娘誓共生死。随后在林大一再催嫁、黄父逼女成婚的情况下,陈三与五娘不再顾忌,相约出走。是晚三更,陈三、五娘和益春三人一起逃离黄府,奔向光明。
该剧1955年由正顺潮剧团首演,导演郑一标、吴峰,作曲杨其国、黄钦赐、陈华,主要名演员有李钦裕饰陈三,姚璇秋饰五娘,萧南英饰益春,郭石梅潮剧一颗永不退色的明珠。1956年广东潮剧团成立也演出此剧,并于1961年由香港凤凰影片公司拍成彩色影片。经多年演出和播放,剧中陈三、五娘、益春、林大等主要人物已成为潮人男女老少皆知的人物形象,但其真的历史史实却鲜为人知。据清人郑昌时的《韩江见闻录》记载:五娘是明朝人,其父黄九公是当时富翁,家住潮州城西门外草木相映、花红叶绿、百鸟声喧的蔚园。黄九公有两个女儿,大姐就是五娘,小妹名叫六娘。五娘丰姿艳丽,人称国色,早巳被城中西街武生林大闷(俗称林大鼻)聘为妻,林大鼻是个花花公子。
正是无巧不成书,福建泉州有个才子叫陈伯卿,家中排行第三,左邻右舍皆称他陈三。其兄长早年科举高中进士,后官居广东转运使。那年,陈三奉母亲命,从泉州护送家嫂到其兄官邸。路过潮州城,受到兄长同年好友潮州知府热情款留。这时正是春天,潮州风光很是迷人。陈三兴游潮州八景
花轿抬到林家,早巳宾朋亲友满堂,鼓乐鞭炮齐鸣,林大鼻掀起轿门一看,才知上了当,新娘是六娘不是五娘。林大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府衙已派差役传林大鼻上公堂,潮州知府大骂林大鼻目无王法,光天化日抢夺官亲!林大鼻哑巴
《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是潮剧的经典名作。不过似乎《陈三五娘》比《荔镜记》更加有名。《百年梨园春秋》之中可以见到梨园戏《陈三五娘》见不到潮剧的《荔镜记》。再者,《陈三五娘》这个名字相对比较通俗,普通老百姓一听就知道讲的是一个叫陈三与一个叫五娘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以,无论是在潮汕本地还是在外面,《陈三五娘》这个名字相对比《荔镜记》影响要大。
“荔”与“镜”是陈三五娘二人爱情之间的物证。五娘搂头看见陈三骑马经过,借助荔枝表达爱意。是以民间有歌谣唱道:“六月暑天时,五娘楼上赏荔枝,陈三骑马楼前过,五娘荔枝掷给伊!”因为有了荔枝传情,才有后来陈三倾心假装磨镜师傅来到黄家。借助磨镜来到黄家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陈三借助打破镜子的机会,自己甘愿卖身以抵押镜子。如果没有荔枝与镜子,这出经典的戏剧就简直无法演绎下去了。这个剧目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上演了,流传至今的明朝潮州戏文五种之中,就有一个是《荔镜记》。这个戏剧的故事发生背景是在宋朝。宋朝是一个非常重理法的朝代,男女无媒而在一起是不为时世所容的,《荔镜记》含有“荔枝宝镜为媒证”,我想可以为这个故事在当时社会现实之中勉强找到一个得以站住脚的合法理由吧。
“陈三五娘”是一个广泛流传于闽南文化圈的美丽传说,始于历史故事,后来演化为戏曲,戏曲故事又使民间传说更富有传奇色彩。历史上陈三、五娘,五娘的婢女益春,以及有父母之命与五娘定亲的林大,真有其人。据清代潮阳人郑昌时《韩江见闻录》记述,泉州书生陈三随兄嫂广南赴任,路经潮州,邂逅黄九郎之女黄五娘,一见钟情,决意求婚,几经曲折,终成眷属。
陈三生活在南宋末年,名麟,字伯卿,排行第三,又叫陈三,其故里在泉州市洛江区河市梧宅,梧宅附近有一道水坝就叫陈三坝,当年陈三读书处“青阳室”仍有迹可寻。20世纪中叶泉州朋山岭上曾经发现刻有陈三墓志铭的碑石,称陈三是个“风流倜傥,工诗善文,无意仕进”的人物,他自从游潮州娶了黄九郎的第五女碧琚为妻之后,就隐居林泉。 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明代泉州传奇文言小说《荔镜传》(祖本)——明代嘉靖前《荔枝记》演出本——明代嘉靖《荔镜记》演出本,到现代形成脍炙人口的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演出本,戏文增加了元宵赏灯、林大托媒、陈三游街、陈三磨镜、陈三为奴,益春留伞、巧绣孤鸾、林大逼婚、五娘断约、夜奔泉州等情节,一些后来被删节的戏文,如林大告状、五娘探牢、发配崖州、小七送书等,则成为民间故事。随着陈三五娘传说不断充实,后来又衍生了曲艺、舞剧、话剧、长篇小说以及电影戏曲片、故事片等文艺形式,还出现陈三五娘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天仙配、孟姜女、梁祝等神话爱情悲剧不同,为追求美好爱情,陈三以一介书生,隐瞒身份,甘心为奴三年,黄五娘敢于与封建礼制决裂,与心爱的人私奔,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与命运抗衡的精神,寄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符合“人民群众已经形成固定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给人以美的享受。传说元兵入泉州,大肆杀戮,陈家宅院被官兵包围火毁,陈三和五娘落荒出逃,双双投井殉情。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一个生死与共的凄美结局,让后人为之感动,为之赞美,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