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4 03:49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130万平方米左右,是一座完整的西周至春秋中期的城市遗址。
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官庄遗址。
2004年开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官庄遗址进行过多次调查和发掘。
2010年,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郑州大学官庄遗址南部的干渠占压范围内进行发掘,发现了一条西周晚期前后人工挖掘的壕沟。
2011年以来,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组成的考古队,对官庄遗址进行持续深入发掘,在遗址北部发现了由两重壕沟环绕的小城,小城南侧又发现了一重环壕环绕的大城。
2013年,对官庄遗址大城西北部进行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发现了一批丰富的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遗存。
2017~2018年,郑州大学考古队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在官庄遗址铸铜作坊的田野发掘过程中,辨识出了4类与布币铸造相关的遗存,包括空首布成品、尚未使用的芯范、已使用的芯范以及外范。
综述
官庄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130万平方米左右。考古人员先后在官庄遗址内发现了外壕和南北相连的大城和小城,并在大城中北部发现了两周时期的铸铜、制陶、制骨手工业遗存。遗存涵盖了龙山、两周、汉、唐宋及明清时期,其中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
2010~2011年挖掘情况
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中线渠工程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官庄遗址干渠占压部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在发掘期间对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与钻探,钻探表明,遗址平面略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约1300、南北宽约900米,面积约117万平方米。此次发掘发现了两周、汉唐及清代等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西周时期的遗迹分布广泛且出土遗物丰富,有灰坑、墓弹、房址、环壕、灰沟等其中墓葬多分布于环壕以内。西周时期的遗迹主要有灰坑、基葬、房址、环壕、灰沟等。
灰坑,共172座。据开口平面形状,可分为椭圆形或近椭圆形、圆形或近圆形、长方形或近长方形、不规则形四种。其中以椭圆形或近椭圆形居多,圆形或近圆形次之,长方形或近长方形、不规则形相对较少。
墓葬,共15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直壁,平底。
环壕,1条(G1)。经钻探及发掘,G1为一略呈东西向长方形的环壕,完整地钻探出南壕、东壕和西壕的南段以及北壕的东段。南壕大体呈东西走向,长约1300米,绝大部分位于南水北调干渠之内;东壕呈南北走向,长约900米,中段被压在官庄村民房下,南北两端延伸出村外;北壕仅探明东段,长约540米,部分与自然冲沟相连;西壕仅探明南段,中、北部因取土破坏,地势低洼,尚未发现相关遗迹。在环壕中北部发现了“凸”字形的双重环壕和城墙。G1应是上述两重城垣的外壕。其中南壕、东壕及北壕东段的基本情况与先前钻探结果相比无太大差异。唯南壕西段逐渐变浅变窄,最终消失,而西壕南段可能由于近年南水北调工程取土被破坏无存;北壕西段则稍向北折,与小城外壕相接。
灰沟,2条(G2),位于发掘区西南部、G1南部。平面呈条带状,直壁。填土为灰色土,包含少量烧土颗粒和炭屑。未见遗物。
2011~2013年5月挖掘情况
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对官庄遗址进行钻探、发掘,确认了遗址的外壕,发现了位于外壕内的大城、小城,并对大、小城的环壕、城墙进行了解剖,同时发现了小城的南城门。官庄城址平面呈“凸”字形,由大城、小城两部分组成。
大城,位于遗址外壕内的中部,钻探表明,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50米,南北宽约420米,面积31万平方米左右。发现了大城环壕及城墙。大城环壕与城墙走向一致,其北壕东、西两段分别和小城的内、外环壕相通。
小城,位于遗址外壕内的北侧中部,大城之北,平面近方形,边长约190米,面积3.6万平方米左右,由内、外两重环壕环绕。
2013年挖掘情况
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为探索官庄遗址南侧大城的布局,对大城西北部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掘共布设6个10×10米探方,后又细分为24个5×5米的探方。发掘共发现遗迹350处,包括灰坑330个,墓葬17座,灶1座,水井1眼及沟1条。灰坑平面多为近圆形和椭圆形、另有部分不规则形和少量方形或长方形等。灰坑多为斜壁,少量直壁,有平底、圜底和凸凹不平底等。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其中有5座属瓮棺葬。
2017~2018年挖掘情况
2017~2018年,郑州大学考古队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在官庄遗址铸铜作坊的田野发掘过程中,辨识出了4类与布币铸造相关的遗存,包括空首布成品、尚未使用的芯范、已使用的芯范以及外范。其中最能够直接表明官庄铸铜作坊生产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遗存是空首布的芯范。共在9个堆积单位中发现了54枚芯范,可分为尚未使用和使用后废弃的两种。銎芯范质地均为红褐色粉沙。形态基本一致,呈扁锥状,剖面接近正六边形。根据对空首布成品的CT影像观察,这些芯范与遗址中所出土的2枚空首布成品銎内所嵌留的芯范完全一致,横截面亦呈六边形,由此确定这些成品布币就是在官庄遗址生产的。考古工作在中国三座城市发现了春秋时期的空首布作坊遗址,分别位于山西的侯马以及河南的新郑与荥阳。
郑州大学考古团队选择遗址中浮选的小米作为测年样品,并通过选取连续堆积单位样品提高测年精度。样品经由美国贝塔年代学实验室测定,确认官庄的铸铜生产活动大致开始于公元前814~750年间。在此后的约150年内,该作坊主要集中生产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产品。官庄作坊的铸币生产活动发生在公元前640~550年之间,作坊在继续进行青铜礼器、兵器等产品生产的同时,开始出现了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这一数据首次提供了有关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也使官庄遗址成为经碳14检测确认的世界最古老的铸币作坊遗址。此外,由于官庄的铸币活动萌发于一个已经建立许久的、完善的大型铸铜作坊内,可以说官庄铸铜作坊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中国古代铜工业生产重心发生了悄然转变。
综述
官庄遗址西周时期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的石器、骨器、蚌器、玉器、青铜器和鹿角等。
陶器
陶质有夹砂和泥质两种,二者所占比例大体相当。陶色以灰陶为主,仅有少量褐陶。纹饰以绳纹为大宗,少数为刻划纹和弦纹等,其中绳纹以粗绳纹和中绳纹较为常见,细绳纹相对较少。夹砂陶多见高等炊器,泥质陶多见罐、孟、盆、豆等盛储器。此外,还有少量乳足盘、慨、碗、圆陶片纺轮等器物。
骨器
骨器主要有簪、锥和针等。
蚌器
蚌器有镰和刀。
铜器
铜器有镞和带钩。
布币铸造相关
2017~2018年,在官庄遗址铸铜作坊的田野发掘过程中,辨识出了4类与布币铸造相关的遗存,包括空首布成品、尚未使用的芯范、已使用的芯范以及外范。
论文发表
2021年8月,郑州大学考古团队在国际考古刊物Antiquity上发表论文指出,采用碳14检测,证实了位于河南荥阳的官庄遗址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铸币作坊。
官庄遗址遗存涵盖了龙山、两周、汉、唐宋及明清时期,其中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西周城址,为完善郑州地区的两周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对于深入探讨郑州地区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演变,厘清东虢、郑、韩相关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官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
自驾: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官庄遗址,路程约13.4千米,用时约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