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更新时间:2024-11-04 07:16

豌豆(Pisum sativum L.),是豆科豌豆属的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别名荷兰豆、雪豆、回鹘豆、耳朵豆等。株高0.5~2m,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羽状复叶有小叶4~6片。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冠颜色多样,多为白色和紫色。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植物学史

世界栽培史

豌豆是最古老的驯化作物之一。考古发现公元前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域及希腊地区已经有豌豆栽培,那时豌豆已成为当地居民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献中也有关于豌豆的记载。豌豆在欧洲的传播路线被认为是经南欧向西,后又逐渐向北。在瑞典曾从9~11世纪的古墓发掘出用豌豆制作的食物。中世纪以前,豌豆主要用其干种子,以后菜用品种逐渐发展起来,1660年英国从荷兰引入菜用豌豆。1636年被引种到北美。到18世纪以后,欧洲的豆栽培几乎已与禾本科作物一样普遍。豌豆在古代亚细亚人到达印度之前可能就已被传入印度;在欧洲人对澳洲殖民化的过程中被引种到澳洲。豌豆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不详,又从中国传入日本。豌豆几乎已传播到世界上所有能够种植豌豆的地区。

中国栽培史

豌豆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不详,学界推测可能是经由经古西域传入,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约有2000多年。汉朝以后的许多主要农书对豌豆均有记载,如三国时张揖所著的《广雅》、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载有豌豆植物学性状及用途;元朝《王桢农书》记载了豌豆在中国的分布。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写道“八、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对生,嫩时可食。三四月开小花,如蛾形,淡紫色。结荚长寸许,子圆如药丸,亦似甘草子”;清朝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记载“豌豆叶、豆皆为佳蔬,南方多以豆饲马,与麦齐种齐收”,这些记述已与现代的豌豆的形态一致。豌豆现已遍及全国。

形态特征

豌豆是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m。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

羽状复叶有小叶4-6片,有时小叶变为卷须;托叶比小叶大,叶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小叶卵圆形,长2~5cm,宽1~2.5cm。

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深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但多为白色和紫色,雄蕊 (9+1) 两体。子房无毛,花柱扁,内面有髯毛。

果实及种子

荚果肿胀,长椭圆形,长2.5~10cm,宽0.7~14cm,顶端斜急尖,背部近于伸直,内侧有坚硬纸质的内皮;种子2~10颗,圆形,青绿色,有皱纹或无,干后变为黄色。

分布范围

豌豆原产于自环地中海地区至阿富汗的地域,分布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乌克兰、罗马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等国家;世界各地有栽培。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豌豆产区按南北方及干或鲜食分为4大产区:北方干豌豆产区的范围为自西藏、青海至辽宁的北部地区;北方鲜食豌豆产区为黑龙江至山东、甘肃的各省区;南方干豌豆产区自江浙经华中向西至四川、云南;南方鲜食豌豆产区基本包括东南沿海、华中、华南的全部省区。

生长环境

豌豆喜好凉爽气候,主要分布于低海拔的温带及高海拔地区的季风气候带,在中国已经形成稳定的种植区。

生长习性

豌豆喜凉爽湿润性气候,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的适应能力极强,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良好,但在盐碱含量高或低洼的土地上生长不良。豌豆根部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能从空气中吸收和固定游离氮素形成氮肥,供给植株的生长。豌豆在土壤环境pH6.5~8.0均能生长良好,微碱性土壤更能促进根瘤菌发育,有更好的固氮作用。豌豆的苗期最适温度为15~20°C;开花的最低温度为8~12°C,最适温度为15~18°C;荚果成熟阶段的适宜温度为18~20°C。豌豆6~7月开花,7~9月果实成熟。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豌豆的授粉模式为自花闭花授粉,粉发生在花冠开启以前;因此基因型高度纯和,一般没有中间表型。遇高温或干燥等不良条件时,也可异交。每株豌豆开花时长约15~20日,一般每日上午9时左右开始开花,11时至下午3时为开花盛期,下午5时后减少;旗瓣闭合后,到次日将再次展开。每朵花受精后2~3日即可见到小荚果,1~1个半月后成熟。在16°C的气温中去雄后柱头的受粉能力可保持3日,在20~24°C下,仅能保持约1日,气温高于26℃时受粉不良。

人工繁殖

豌豆播种时间有春播和秋播,一般北方春播、南方秋播。豌豆种子在播种前需要经过精选处理,包括剔除病虫及破碎种子、淘汰异色粒等,以提高种子的纯度和整齐度;播种前还可以通过干燥器温热处理或晒种等方式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豌豆的播种方式有条播、点播和撒播。播种量因地区、种植方式和品种而异,春播区播种量宜多,秋播地区宜少。

栽培技术

耕作方式

豌豆忌连作,白花豌豆比紫花豌豆对连作反应更敏感。豌豆苗期生长极慢,覆盖度小,要求田间无杂草,前作以中耕作物为好。在秋区豌豆常作为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甘薯(Ipomoea batatas)的前茬或后作;在春播地区,豌豆常与玉米、棉花(Gossypium hirsutum)、高粱(Sorghum bicolor)、茄果类(Solanum)、瓜类(Cucurbitaceae)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于田边地角,或作为粟(Setaria italica)、玉米、甘薯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前作,也可与大麦(Hordeum vulgare)、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Avena sativa)等间作或混作。

水肥管理

豌豆是旱地作物,根系不发达,对水分需求敏感。种植户应科学灌溉,确保满足豌豆生长的水分需求,同时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涝死。在播种后,应开沟排水,确保土壤排水通畅。在多雨季节,特别是3月和4月,要注意排水,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导致豌豆早衰。而在干旱时,尤其是在开花结荚期,应及时浇水,满足豌豆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避免因干旱而导致落花,影响产量。

豌豆种植需要合理施肥以提高产量。应在整地过程中施腐熟的农家肥,并配合适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开春后应采用硫酸胺冲水浇施的方式进行及时追肥。豌豆开花结荚初期可再次采用硫酸胺冲水浇施,重施结荚肥,促进豌豆荚的生长。在豌豆灌浆鼓粒期,应根据豌豆苗株的生长情况巧施粒肥,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

搭架

搭架是促进豌豆高产的重要措施。当豌豆苗植株生长到10cm~15cm左右时应及时进行搭架,并将每一株豌豆的豆蔓牵引、缠绕在吊架上。能改善豌豆田内部的通风和透光条件,提高豌豆的结荚数,增加豌豆的产量,还能方便采收。

除草

播后种子出芽前采用乙草胺、敌草胺等除草剂适量兑水,对全田进行喷雾喷洒,在雨后土壤相对湿润时进行效果最佳。

病虫防治

豌豆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豆蚜、地老虎等。白粉病症状为初期叶片呈现白粉状小斑,后逐渐扩大至整叶,严重时茎蔓及豆荚受影响,导致茎部枯萎。豌豆褐斑病表现为叶片出现淡紫色小点,随后叶面黄化扭曲枯死,病菌还可从豆荚感染至种子内部。豆蚜常在春季为害植株,刺吸豌豆嫩尖、嫩茎汁液,导致叶片褪色、卷缩,甚至整株死亡。地老虎幼虫咬断幼苗茎部,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喜温暖潮湿环境,易在低洼地区繁殖。

病虫害防治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3个方面。首先应依靠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豆科植物轮作、种子拌种杀菌剂、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收获后清理病害枝叶等关键措施从源头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主要针对虫害,采用黑光灯、黄卡灭蝇纸诱杀害虫。药剂防治用百菌清、特富灵等防治病害,吡虫啉、莫比朗、苦参碱、烟碱等用于防治虫害;要注意科学用药。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豌豆的种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营养素,鲜豆、嫩尖、嫩荚均可作为蔬菜食用,有粮用豌豆、食用嫩豆粒的菜用豌豆“甜豌豆”及食嫩荚的菜用豌豆“荷兰豆”,味道鲜美,口感甜嫩,是人们喜食的粮食及蔬菜。干豌豆可煮食、炒食和煮汤,清香味美;也可用于制作罐头食品、酿造酱油、做豆馅;还可以加工成淀粉、粉条、凉粉、人造肉或制成糖果等。

药用价值

豌豆及其苗、花、荚均入药。豌豆种子有和中下气、解毒、利尿、通乳等功效,主治消渴、脚气、水肿、痈疮等症。豌豆荚可解毒敛疮,豌豆花和豌豆苗均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饲用价值

豌豆富含硫胺素、核黄素以及钙、铁、锌、磷等多种无机盐,是家畜的优良精饲料,被广泛用作猪、鸡、鹌鹑等的蛋白质补充饲料;豌豆的新鲜茎叶可以青喂、青贮、晒制成干草或干草粉,也是各种家畜喜食的饲料。

其他价值

豌豆的茎叶可作绿肥或燃料。此外,豌豆在轮作中作为禾谷类作物的前作能提高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及其蛋白质含量,改善其种子的品质。种植豌豆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是轮作中的好茬口。

相关产业

全世界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豌豆。豌豆的主要生产国为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乌克兰等,主要出口国包括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主要进口国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近年来世界豌豆的总产量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在中国国内,因豌豆收益较低,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连年下降。

2020年全球豌豆种植面积7,190,000hm2,总产量14,642,000t,中国分别为936,000hm2和1441,000t;2020年主产国俄罗斯豌豆种植面积1,287,000hm2,总产量2,740,000t,主要出口到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西班牙;2020年主产国加拿大豌豆种植面积1,685,000hm2,豌豆产量4,594,000t,主要出口到中国。

优良品种

中豌4号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硬荚种,株高40~50cm,花白色,单株结荚5个以上。具有早熟、荚形美观、膨粒快的特点,每荚有种子6~7粒。成熟豆粒呈黄白色椭圆形,表皮较光滑,生长期为65~70天,丰产,较耐低温。

绿珠

豆粒成熟时呈圆而光滑的绿色,因而得名。硬荚种,株高35~45厘米,直立,适宜与其他作物间作。花白色,单株结荚4~6个,每荚有种子5~7粒。豆粒深绿色,味甜,质软绵,产量高,较能耐千旱和瘠薄的土壤。

白花豆

株高30~40cm,分枝3~4个,花白色。荚长7~9厘米,每荚有种子3~4粒。嫩豆粒绿色,老熟豆粒白色,味甜。

久留米丰

自日本引进的品种。硬荚种,株高45cm,单株结荚5~10个。花白色,荚长8~9厘米,每荚有种子5~7粒。青豆粒微甜,适宜速冻加工,煮熟后色泽鲜绿,春播后70天收获。

台中11号

食荚种。蔓性,蔓长180厘米左右,节间较短,分枝多。花淡红色。荚形较平直而整齐,长7.5cm,豆荚口感清脆、鲜嫩、香甜,速冻加工后荚形和风味不变。

植物文化

北京名小吃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曾是清宫御膳,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传统工艺只使用豌豆、白糖及水制作,外表金黄、入口绵软、回味香甜,广受人们欢迎。

孟德尔豌豆实验的材料

豌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早在160多年以前,豌豆就被奥地利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选为实验材料,从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自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之后,豌豆作为经典遗传模式作物,受到了遗传学家的广泛关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