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2 16:09
荷叶地街道,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地处蜀山区中东部,东与包河区常青街道相接,南与莲花社区接壤,西与笔架山街道相连,北与南七街道毗邻。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绿怡居小区距合肥市政府约1.19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6.81平方千米。
春秋为吴楚交争之地。战国属楚地。秦时属九江郡肥西县。汉武时期属九江都合肥县。隋代始属合肥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底,肥西建县,属肥西县西平乡。
1966年,划归肥西县曙光公社。
1982年,划归合肥市郊区姚公乡。
1986年,姚公乡改名姚公镇,属姚公镇。
1992年,划归郊区常青镇。
2002年,划归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
2004年4月,成立荷叶地街道,隶属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
2007年5月,划归蜀山区。
2008年5月,实施区划调整,将原南七街道汽运三公司宿舍、自行车厂南区、石油库宿舍、孙大郢划归荷叶地街道管辖。调整后的街道范围东起金寨路、合作化南路,西与市政府大楼相邻,南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北至铁路专用线。
2011年末,辖绿怡居、嘉和苑、金荷、红四方4个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荷叶地街道下辖6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绿怡居小区。
荷叶地街道地处蜀山区中东部“镰刀型”拐弯处,东接包河区常青街道,南依莲花社区,西与笔架山街道接壤,北靠南七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绿怡居小区距合肥市政府约1.19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6.81平方千米。
2011年末,荷叶地街道辖区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96万人,城镇化率99.8%。另有流动人口7000人。总人口中,男性13808人,占53.1%;女性12217人,占46.9%;14岁以下3602人,占14%;15 ~64岁19278人,占74%;65岁以上3120人,占1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5675人,占98.66%。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2.9‰,人口自然增长率7.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190.8人。
2020年,荷叶地街道辖区有在册人口近6万人。
2011年,荷叶地街道财政总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50%。
2011年,荷叶地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工业形成以化工、机械加工、建筑工程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末,荷叶地街道有商业网点(中心)3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7200万元。
2011年末,荷叶地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个;图书室3个,藏书6092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5人。
2011年末,荷叶地街道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200人,专任教师60人;小学2所,在校生2050人,专任教师1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00人,专任教师1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荷叶地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个;病床520张。专业卫生人员725人,其中执业医师226人,执业助理医师107人,注册护士39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7万人次。
2011年末,荷叶地街道有学校体育场3个,室外健身场6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2011年,荷叶地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5 户,人数433人,支出130.3万元,比上年增长25%,月人均265.3元,比上年增长21%;城市医疗救助142人,支出4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7人次,支出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社区服务设施3个,其中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1个。新增就业713人,实现再就业1361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74人。补缴养老保险人员60人,失地农民医保补贴3576人,养老保险补贴380人。发放慰问金7.85万元。为109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申报生活救助金3.27万元。
荷叶地街道因辖区内原有地形酷似荷叶的古集镇而得名。
荷叶地街道先后荣获“全国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工人先锋号”、“合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先进基层党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平安街道”、“合肥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合肥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合肥市双拥合格单位”、“合肥市依法行政先进集体”、“合肥市无邪教街道”等国家、省、市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