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

更新时间:2024-01-02 21:22

莆田第五中学(Putian No.5 Middle School) ,简称“莆田五中”,是福建省一级达标高级中学。

学校简介

莆田五中是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其前身是民国13年秋(西元1924年),涵江区人田春霖、游观澜等人创办的莆田小学,校址原来在涵江区古驿前边鳌峰田宅 ,后搬迁至兴化府节孝祠内——莆田兴化府城隍庙(福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旧区)附近内。同年10月,增设初中部,改称私立莆田中学(俗称公学),初中部主任田春霖, 小学部称莆田公学附属小学,小学部主任游毓英,校址迁到城隍庙左边的四贤祠(福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旧区 附近)内,二忠祠右边上课 。二忠祠,四贤祠前,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载,明朝正德年间壬申(西元1510 年)建祠祭祀保卫莆田的莆仙籍贤人陈文龙陈瓒叔侄 ,今所专祀二公,有司每春秋致祭。 四贤祠,在城隍庙左。明朝成化(西元1465 - 1487)年间巡按尹仁 ,祀莆仙籍贤人陈俊卿蔡襄 ,名二贤祠,后增艾轩林光朝,改匾为三贤。嘉靖庚申,又增加 参政龚茂良 ,匾改为四贤 ,有司春秋致祭。万历年间 ,陈布政瑛同明朝陈尚书经邦重修。民国20年,西元1931年,改名莆田私立初级中学 。民国25年,私立莆田中学(俗称公学)的初中部自动停办,附属小学由国民政府莆田县政府接收,改称莆田县立兴贤小学,民国28年春季,迁往常太乡洋坑村上课。

莆田小学堂,创办于1924年,1936年撤销,1942年复校并改名为私立莆田中山中学,1956年莆田县接管改校名为莆田第五中学,1966年因文革停校,1973年复校,1988年又更名为莆田中山中学。1999年秋季高、初中分离分设,高中部乔迁位于城厢区梅山路的前福建高级妇幼卫生学校的地方(福建高级妇幼卫生学校后改制为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福建莆田学院医学部)新址 ,校名沿用莆田第五中学,初中部改为私立中山中学 ,2005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建校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英才辈出,在社会上赢得了赞誉。学校的事业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校园环境

2011年8月,莆田第五中学再搬。莆田五中校区位于荔城大道和福厦公路旁的棠坡村蔡垞自然村棠霞街215号,毗邻广化寺、万达广场和南湖公园,位置优越,占地200多亩,建筑面积82490.3㎡,绿化率43.1%,总投资1.78亿元,项目包括运动场(含看台)、体育馆、综合楼、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报告厅、学生食堂、公寓楼等。

师资规模

学校现有教职工282人,专任教师249人,本科学历达99.5%,其中有研究生学历15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优秀班主任13人,市级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35人,高、中级教师50%。这支教师队伍业务精、责任心强,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深受学生和教育同行的好评。

莆田五中包括莆田五中和莆田五中分校,学校总面积达240亩。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梅山山麓,位于学园路东侧,与莆田学院毗邻。校园环境幽雅,绿草如茵,树木成行;建筑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文化氛围浓郁,教学秩序井然,艺术异彩纷呈。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连续四届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还先后获市“绿色学校”、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莆田市“市级花园式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省级花园式单位”、省“先进教工之家”、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 以及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是一所适宜莘莘学子学习成长的花园式学校。

教学建设

莆田第五中学信息化工程建设走在莆田市的前列,有计算机教室3间,有台式电脑200台,多媒体进入每一间普通教室,现有多媒体教室53间,所有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语音室3间,音像阅览室1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一间,劳技课专用教室4间,配备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四是提高了办学质量。首先,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注重全员抓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注意养成教育,加大建章立制力度,用校纪来规范和约束学生日常行为。并积极开展文明个人和集体等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坚持德育“三全”工作体系(全员、全方位、全程),从观念、行为、心理加强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境界、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民族情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理想与人生、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应用德育资源、整体育人。全体同学文明守纪,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形成了“文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

其次,教学硕果累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以教研为先导,以课题实验为牵动,加强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技术、制度多方面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科教学为主、以活动课为辅、选修课结合的多元课程结构, 以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优化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电子课件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了学生智力潜能,提高他们汲取、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高考成绩屡创新高,上线率均达95%以上,学校考生囊括了1999至2005年,每年美术类许阿琼奖学金,特别是近二年13名学生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位居全市之首,名列全省前茅。

莆田第五中学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充分发掘校本课程。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微型课的课程结构形式,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地又富有个性地发展。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生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莆田第五中学现任领导继承并发扬了莆田五中的传统,进一步谋划了学校的发展蓝图。提出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战略目标;明确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办学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方向,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策略,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办出特色。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学校教育管理保障系统:坚持“以情感凝聚人心,以目标激励人气,以制度规范人行”的治校方略,实施管理“三结合”即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学校内部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精简、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作风。确立“教改兴校”的发展战略: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兴教研教改之风,狠抓教研教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做为学校的母课题,以2个国家级教改课题、3个省级教改课题为龙头的各级教改课题77个,以及开展的选修课、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构建良好的教改氛围,加上教学手段现代化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办学特点

莆田第五中学在坚持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特长。开展兴趣特长培养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大型校园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艺术教育坚持按省颁计划开放必修课外,另设了声乐、舞蹈、素描写生色等选修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艺术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莆田第五中学已形成了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美术教学成绩居莆田市领先地位,莆田第五中学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共输送了26名优秀毕业生,连续六年包揽美术类许亚琼奖学金。

莆田第五中学英语教学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突破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用最自然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习语言,并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开展英语文化活动,开办英语角、举办英语周系列活动。承担国家级课题“英语课堂报刊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是华南地区最佳示范学校。承办2005年福建省中学英语报刊阅读研讨会,有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充分凸显了学校英语教学的特色与优势。

课程设置

莆田第五中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素质特点,在尝试分层次教学,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主要措施有五条:一是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授课,不随意拔高要求;二是面向多数学生,不赶进度;三是实施单元过关,试行质量跟踪。认真做好考后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和补缺补漏;四是建立后进生档案,成立帮教小组,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五是对素质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按学科组织兴趣小组开设专题讲座,参加学科竞赛等课外活动,进行提高性辅导,使他们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增强创新意识。

学校荣誉

莆田第五中学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学校、福建省女职工标兵岗、福建省巾帼文明岗、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法律进学校先进集体全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示范校、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高效读写”课题十佳实验学校等荣誉。

办学理念

莆田第五中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素质特点,在尝试分层次教学,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主要措施有五条:一是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授课,不随意拔高要求;二是面向多数学生,不赶进度;三是实施单元过关,试行质量跟踪。认真做好考后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和补缺补漏;四是建立后进生档案,成立帮教小组,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五是对素质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按学科组织兴趣小组开设专题讲座,参加学科竞赛等课外活动,进行提高性辅导,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增强创新意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