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6:31
莎,汉语二级字,读作莎(suō或shā),本义指草名,香附子。用于人名、地名时读作莎(shā)。
基本字义
莎suō
⒈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其他字义
莎shā
⒈ 多用于人名、地名。
基本词义
◎ 莎 shā
〈名〉
(1)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katydid]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suō
常用词组
莎笼、莎帷
基本词义
◎ 莎 suō
〈名〉
(1)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 同本义 [cyperus]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3)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4) 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词性变化
◎ 莎 suō
〈动〉
(1) 花叶脱落,凋谢 [wither]
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 陆龟蒙《杞菊赋》
(2) 另见 shā
《唐韵》《集韵》《韵会》蘇禾切《正韵》桑何切,𠀤音唆。草名。《说文》薃侯也。一名侯莎。《尔雅翼》茎叶似三稜,根周匝多毛,谓之香附子。一名雀头香。《博雅》地毛,莎䔺也。
又木名。《广韵》似桄榔,其树出麪。
又《前汉·冯奉世传》莎车王万年。《注》莎车,国名。
又《集韵》师加切,音沙。虫名。《诗·豳风》六月莎鸡振羽。
又宣佳切,音绥。挼莎,以手切摩也。《礼·曲礼》共饭不泽手。《疏》泽谓挼莎。
又摩莎洓之,出其香汁。
又《韵补》莎草之莎,叶音绥。《马融·广成颂》鎭以瑶台,纯以金堤,树以蒲柳,被以绿莎。
◎ 粤语:saa1 s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1 sa1 [梅州腔] so1 [台湾四县腔] so1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so1 [客英字典] so1 [东莞腔] sa1 [宝安腔] sa1 | so1
◎ 潮州话:思窝1 思亚1 ,so1 s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