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绿茶

更新时间:2023-01-05 03:41

莒南绿茶,山东省莒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莒南绿茶自引种以来,由于受莒南独特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自然驯化,使莒南茶树形成了独有的特点特性:一是叶片表皮角质膜与栅状组织层次加厚,据解剖分析观察:莒南茶树为3层,而南方茶树一般为2层,这标志着莒南茶树的抗逆性不断增强。在莒南绿茶加工生产上,以突出原料特点、继承了传统生产的工艺、良种栽培的为基础,开展新工艺新品种的应用研究,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进行精心制作,推广应用热风杀青、微波干燥、真空包装、茶叶保鲜贮存等多项茶叶新技术,使莒南绿茶品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外在感官

莒南绿茶具有各类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有机食品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产品洁净,不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各类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有机食品茶的感官品质符合本类本级实物标准样品质特征或产品实际执行的常规茶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的品质要求。

卷曲形茶

外形:条索卷曲、紧结、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但不得枯黄、断碎。内质:香气高,从嫩栗香到纯正;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不浑浊;滋味浓醇、无异味;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

扁形茶

外形:光扁平直,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扁平;色泽从嫩绿到黄绿,匀整洁净。内质:栗香浓郁,从嫩香到纯正;滋味醇厚,无异味;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亮。

针形茶

外形:扁平挺直,绿润匀齐。内质:栗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均匀。

内在品质

莒南绿茶具有叶片肥厚、香气高、滋味鲜爽醇和、耐冲泡、汤色嫩绿明亮、并带有独特的板栗香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其特有的鲜叶形态与内在营养成分是分不开的,具体检测的理化指标为:水浸出物为41.0%—48.0%、氨基酸总和为18.5%—21.0%、茶多酚为30.0%—33.0%、咖啡碱为3.6%—4.2%,而南方茶的水浸出物为38.9%、氨基酸总和为16.39%、茶多酚为24.61%、咖啡碱为3.8%。由此可知,莒南绿茶中所含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三项指标较南方茶含量略高,而且茶多酚与氨基酸比值7—10,为绿茶品质最佳比例,能使茶汤清高持久、甘醇爽口,耐冲泡;同时由于莒南优越的环境条件,使莒南绿茶含丰富有益矿物质。

产地环境

位置境域

山东省莒南县位于山东省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119°11′,北纬35°06′—35°24′,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50千米。莒南县平均海拔高度200米,最高点是县境北部的马鬐山,海拔高度662.2米;最低点在壮岗镇陈家河村前,海拔高度19.9米。莒南绿茶主产地在县境南部和东南部的洙边镇、壮岗镇、团林镇、朱芦镇、坊前镇、文疃镇等乡镇,所在地海拔100米以上。莒南县东临日照市,南接江苏省赣榆县,西南连临沭县,西邻临沂市,西北依沂南县,北与莒县接壤。地势总特点是东高西低,东部是北高南低,并向东南和西南呈脊背状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系崂山——五莲山脉余脉,县境内海拔高度差异大,形成多种不同的小气候区域。现有植被以农作物为主,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6%,林木覆盖率在30%以上,土地面积1752平方千米。

土壤地貌

莒南县境内土壤共分为五个土类,其中棕壤土是主要土壤类型,占总耕地的76.0%,潮土占13.2%,褐土占5.0%,水稻土占4.4%,砂姜黑土占1.4%。棕壤类主要分布在东部山丘地区,母岩为花岗岩、片麻岩,多呈微酸性。据2006年全县土壤普查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平均1.1%、水解氮116.75毫克/千克、有效磷47.4毫克/千克,速效钾85.4毫克/千克,pH值6.5左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茶树生长。

水文情况

莒南县属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河流323条,总长度1708千米,其中流程10千米以上的有31条,分属流向西南入沭河的沭河水系和流向东南入黄海的滨海水系。莒南绿茶主要种植区河流属于滨海水系,位于县境东、南部,主要河流有龙王河、洙溪河、绣针河。三河均系单独入海水系。龙王河源于文疃镇横山南麓,流经涝坡镇、相邸镇、坊前镇和壮岗镇;绣针河源于文疃镇三皇山东麓,经朱芦镇、坪上镇、团林镇;洙溪河位于县境南部,两个源头、两大支流。东源于十字路镇草沟北岭,西源于相沟乡杨岭箭北岭。二支流于洙边村西北汇合,在洙边村西折向南流。境内水利条件配套齐全,地下水源充足,农田排灌设施配套,水质清澈,无污染,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同时莒南绿茶种植区内无大型工厂,灌溉水均来自山泉水,不受污染。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

气候情况

莒南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1.1%。气候总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平均气温12.7℃,1月份平均气温-1.9℃,7月份平均25.5℃,年大于10℃有效积温4751.7℃,无霜期198天,自然农耕期长达300天左右。莒南县年平均降水量856.7毫米,降水集中在5—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降雨量为121.2毫米,占14.1%,6—8月平均降雨量为545.2毫米,占63.6%,9—11月平均降雨量为151.0毫米,占17.6%,12—2月平均降雨量为39.4毫米,占4.6%。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8.9小时,占全年可照时间的55%。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和降水,为莒南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莒南县境内历来有本地茶树,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修莒志》记载:“茶有数种,不知焙制之法,仅供农家之用。”但到后来这些茶树已难觅踪迹。

据《临沂果茶志》(2005年版)记载,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前后,根据中央实行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在“整山治岭现场会”上提出“治山要统一规划,山上造林,山腰建果园、茶园……”,会后,莒南县响应省领导的号召,开始试验引种茶树,成为山东省最早实施“南茶北引”工程的试验县,开创了莒南绿茶生产史的新纪元。

1965年春,莒南县在试验引种南茶的基础上,相沟区林业站董正书从杭州茶科所引进4个品种,在后古城村试种5亩。

1966年,莒南县引种茶树成活36.7亩。1969年又扩种81.3亩。

1971年,洙边乡袁家山生产的莒南绿茶经国家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鉴定为“外型壮实,条索紧结,滋味浓醇,回味甘甜,香气纯正,制工良好”。

1978年,莒南县茶园发展到1.53万亩,产茶18.91万千克。是年,莒南县被全国茶叶区划会列入江北茶区。后因管理不善,面积逐年减少。

1993年,莒南县茶园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丘陵区的洙边乡、演马乡、团林乡、朱芦乡。此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同时,莒南县把莒南绿茶产业列入振兴莒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莒南绿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莒南绿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持续多年参加茶叶博览会、茶叶鉴评会、农业博览会及举办莒南绿茶加工能手大赛,开展“莒南绿茶节”、制作“莒南绿茶”专题片、出版“莒南绿茶”宣传画册等茶事活动。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研究员在品尝莒南绿茶后,欣然写下“南有杭州龙井,北有沂蒙玉芽”的赞誉;日本茶叶协会会长松下智亦亲笔题词“无为自然玉芽名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原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原省长韩寓群、原山东省副省长、省茶文化协会会长王裕宴等中央和山东省的领导多次到莒南视察茶叶生产工作,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日本茶叶协会、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经常来莒南指导茶叶生产,使莒南绿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生产情况

1993年,莒南县有茶园7000亩,产茶2.25万千克。

2003年,莒南县有茶园4万亩,主要分布在洙边、壮岗、朱芦、团林等乡镇,其中可采茶园面积2.7万亩,茶叶总产量150万斤以上,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

2008年,莒南县茶园面积已达到5000公顷,年总产优质绿茶300万千克,年产值达到3.5亿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县。

产品荣誉

莒南绿茶“乡雾园”、“马鬐山”等品牌通过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玉剑”、“环河”等品牌分别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

莒南县先后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列为“有机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被山东省农业厅列为“名优茶生产基地”,被山东农业大学列为“教学科研基地”,被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被临沂市农业局列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1994年,在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莒南绿茶“雪芽”荣获山东省名优茶第一名。

1995年,莒南绿茶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夺得两块金牌、三块银牌,金银牌总数占山东省的半数,并代表山东名茶参加了第二十九届世界农业博览会。

1996年,莒南县洙边、团林等两个乡镇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1997年,莒南绿茶“松针”茶在全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1998年,莒南绿茶“九坊回春”茶,获临沂市十大名茶第一名。

2001年,莒南绿茶“玉芽”、“碧芽春”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2010年04月0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莒南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莒南绿茶产于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壮岗镇、团林镇、朱芦镇、坊前镇、文疃镇、坪上镇、涝坡镇、相沟乡、十字路镇、相邸镇、汀水镇、石莲子镇等13个乡镇。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莒南绿茶的产地选择旱能浇、涝能排,土壤、灌溉水无污染,远离厂矿企业,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莒南绿茶栽培品种有近10个,形成规模产量的有3个,代表性品种为:福鼎大白、祁门褚叶齐、黄山群体为主;龙井长叶、迎霜、浙农139、铁观音、台茶7号等无性系茶树良种及“鸠坑”等有性系茶树良种为辅。随着消费者对绿茶保健作用的认可以及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茶品种栽植规模逐步扩大。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管理。

土壤管理:茶园的土壤管理主要包括:浅耕除草、深耕改土、间作、铺草、灌溉等。春夏季结合除草进行浅耕,保持土壤疏松;秋季深翻改土,使活土层达到80厘米以上;茶园生草、覆草、埋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

科学施肥:推广“一基三追多次喷”的施肥制度。即:每年秋季施一次基肥,茶树每年生长季节施三次追肥。基肥以饼肥和农家肥为主,每亩施饼肥100-200千克、农家肥1000-2000千克、磷肥30-50千克;追肥以尿素为主,一般是春茶前催芽肥需用尿素35千克/亩,春茶结束后的夏茶肥每亩需用尿素20千克及50千克有机茶叶专用肥,7—8月追肥需用尿素100千克/亩有机茶叶专用肥。施肥方法:基肥结合茶园秋季管理,开深30厘米、宽25-30厘米沟施;追肥结合茶园浅耕除草开深10-12厘米,宽10厘米沟施。生长季节还可用0.5-1%尿素液或其它微量元素液作根外追肥。

适时灌溉及时排涝:茶园适时采取不同形式的灌溉是增加夏、秋茶产量和提高其品质的关键措施,根据季节和土壤含水量确定灌水时间,萌芽前、施肥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水,初冬要灌越冬水。茶树根系怕涝,要注意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合理修剪采摘:在良好土肥条件下,通过合理的修剪,结合按标准、分批、及时采摘,培养优质稳产型树冠。

越冬管理:于“立冬”前后进行浇越冬水,以浇透地下土层60厘米为宜。浇水后及时浅刨松土。然后幼龄茶园进行培土越冬:“小雪”前后将浇水后浅刨所松的土在茶树北侧培至茶苗高的一半,“大雪”前后再松土并培土留1—2个叶片;成龄投产茶园采取基部培土、搭防风障或帷帐、蓬面撒草等防护措施。

病虫综合防治:采用人工、物理、生物措施控制病虫,减少化学农药用药次数,充分保护天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生长季节喷药次数控制在5次左右。

分类加工、包装、销售:按不同形状名优绿茶的工艺流程加工,分级包装后上市或保鲜库贮存。包装材料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注明品种、产地、商标及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标志后进行外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