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纪彭

更新时间:2023-02-03 13:26

莫纪彭,字宇非,又名侠仁,广东东莞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与胡汉民等组织南方支部。1911年3月29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时,在香山县策动新军起义响应。民国建立后,与刘师复等创立“心社”,提倡世界大同。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重庆任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筹委员会编修。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广州重建粤东女子职业学校并创立霭文中学。后去台湾。1972年7月27日病逝。著有《中国国民党党史》、《秀园诗稿》《观音山血战记》《黄花血战》《革命史稿》等。

生平经历

革命生涯

莫纪彭,字宇非,曾用名莫侠仁,高埗镇高埗村三坊人。资产阶级民主斗争的志士、报人、中国国民党党史纂修者。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莫纪彭考入东莞初级师范学堂读书。在校期间,结识李文甫林直勉黄侠毅,成为莫逆生死之交。1908年,他在莞城秘密创办《东莞旬刊》以鼓吹革命,倡导民族主义。当时的广东作为辛亥革命的主要策源地,采用多种形式宣传革命,革命志士认识到戏剧能起到“灌输文明”、“开通民智”的作用。1908年,他们在石龙成立“醒天梦剧社”,专门演出东莞历史剧目。剧团先后在莞城、石龙、厚街、虎门、太平等多个地方表演,演出新编的东莞历史剧《熊飞起义》、《张家玉会师》、《袁崇焕督师》,旨在宣传民族主义,鼓舞人们救国。1909年,他们应邀前往香港排演剧目,被当时为中国同盟会元老的冯自由嘉许。于是,莫纪彭等四人应邀至中国日报社会见冯自由,在其指引下加入中国同盟会,之后又介绍醒天梦剧员,东莞同乡十余人联袂加盟中国同盟会,赫然增强了同盟会南方支部的声势。

莫纪彭曾参与过反清斗争中许多重要起义。其中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是一次反清武装起义,也是莫纪彭第一次参加起义。1909年七八月间,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就开始酝酿发动起义,倪映典为领导者,从事新军的发动工作,莫纪彭负责联合新军的接洽工作,于庚戌农历元宵节前后发动起义。此期间,莫纪彭回乡,将乡下高埗村早年抵押过的田地,再押了三百元,作起义的补贴。怎料还未到起义之日,广州出现意外情势,新军士兵与警署爆发矛盾,群情激愤,已做好起义准备,倪映典决定立即起义。最终,血战两日两夜,倪映典在战斗中牺牲,余下的部队仍坚持战斗至深夜,后因“子弹罄竭,无法抵御”,终至溃散。莫纪彭退回香港,向南方支部报告,处理后事。

1911年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之役,莫纪彭担任先锋队第三队队长,亲率队员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占领观音山阵地,巷战达旦。事后,黄兴在致南洋诸同志的函中云:“莫君盖文而能武者……攻督署后,战于龙王庙一带,指挥悉中机宜,卒以士卒相继陷敌,仅以身免。”莫纪彭的另一光辉战绩是香山起义。1911年9月,莫纪彭带领澳门中国同盟会会员,乘月夜入驻香山县,举行起义,一举攻克石岐,并将各路起义军统一改编为“香军”。莫纪彭出任参谋长,誓师北上,于11月9日抵达广州,成为最早进入广州市的义军。胡汉民先生晚年撰文认为香军堪称首义,值得大书铭记。

功成身退

民国建立后,屡立功勋的莫纪彭选择了功成身退,不接受勋奖,辞荣返朴,下帷读书。他与刘师复等在广州创办“心社”,提倡世界大同,从此不仕,在学术上再立旌旗。他积极推广《民声》杂志,向全国传播其思想,学界多称其为国内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社团。1915年3月刘师复积劳病逝,《民声》勉力维持一段时间后,次年告休。1921年莫纪彭继续担当编辑,恢复《民声》的出版,但由于势单力孤,风潮已过,也只一共出了三期,《民声》即从此绝唱,心社也从此解散。

随后,莫纪彭在程璧光海军总长麾下任海军秘书,及任省长公署秘书等职。陈炯明叛变,莫纪彭非之,后去香港创办《大同报》并任主笔。抗战时期,他转赴重庆,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募委员会编修。

莫纪彭对教育也顾有建树。莫纪彭的妻子李霭文,长安镇乌沙村李屋人,留日学生,与叶挺妻李秀文是堂姐妹。她抗战前曾在广州创立广东女子职业学堂,抗战时被毁。李霭文也在抗战前夕病逝。抗战胜利后,莫纪彭重建广东女子职业学校,并以妻子的名字在广州创办霭文中学,该校后来演变为广州市第十四中学。

莫纪彭还多才多艺,擅长草书,笔力纯熟,还善于诗作,著有一卷《秀园诗集》,还负责纂修中国国民党党史。新中国成立前夕,莫纪彭去了台湾。入台后,莫氏著有五十万字的《革命史稿》。1972年,莫纪彭病逝于台湾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