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5 15:49
莱妮·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1902年8月22日—2003年9月8日),出生于德国柏林,德国女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摄影师。
1902年,莱妮·里芬斯塔尔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曾在柏林一家艺术学校学习油画和芭蕾。1923年10月27日,在父亲的资助下,在柏林举行了首场舞蹈晚会。
1924年,在布拉格演出时膝盖受伤,不得不中断巡演接受治疗。康复期她被电影《命运之山》吸引,于是她就给导演阿诺德·芬克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而导演被她那咄咄逼人的美丽折服,而她冒著落下终生残疾的危险,对膝盖进行手术,主演了剧情电影《圣山》。
1932年,自导自演个人第一部电影《蓝光》,为了拍到满意的镜头,她不惜冒着雪崩的危险,登上海拔4500米的山峰,该片入围第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奖。1933年,执导纪录片《信仰的胜利》。
1935年,希特勒邀请里芬斯塔尔拍摄纽伦堡的纳粹党代会,这部纪录片后来被命名为《意志的胜利》,影片以一种集艺术性与纪录性于一体的凌厉风格记录了纳粹党代会的全过程,没有采用画外解说,而是让画面自身和从现场采集的讲话、声音来说明问题,入围第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墨索里尼杯最佳国际电影奖;之后,由于德国国防军对莱妮·里芬斯塔尔在《意志的胜利》一片中给的镜头太少表示不满,她又在纳粹党代会期间,专门为国防军补拍了一部时长约20分钟的纪录短片《自由之日——我们的国防军》。
1938年,执导关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录片《奥林匹亚》,该片获得第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墨索里尼杯最佳影片奖。1945年,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因为涉嫌与纳粹牵连,数度被送进监狱。1952年,西柏林法庭做出“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的终审判决。1954年,执导个人最后一部电影《低地》。
1956年,开始了她的非洲之旅,并拍摄一部叫做“黑奴船”的半虚构的纪录片,以表达她对现代奴隶买卖的义愤。可是因为资金、战争、车祸、天气等原因,这部片子被拖延了下来。1965年,开始受努巴人金属般优雅的体态和富于美感的生活方式的吸引,62岁的里芬斯塔尔开始拍摄关于努巴人的彩色纪录片,以记录这一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的原始文明。1972年,出版摄影集《奴巴》。
1973年,为了实现自己拍摄水底世界的宿愿,里芬斯塔尔参加了潜水训练。之后,出版两本插图著作《珊瑚花园》、《水下的奇观》。1992年,撰写关于她的回忆录《过滤时光》,并在2002年8月22日她的100岁生日招待会上推出。
2000年,拍摄介绍海洋动植物的纪录片《水下印象》,该片记录了里芬斯塔尔从1974年到2000年间在印度洋2000多次潜水经历的精华。2003年9月8日,在慕尼黑附近的家中逝世,终年 101岁。
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中,莱妮·里芬斯塔尔打破了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完整构图原则,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她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影片的节奏与动感,使得这部电影的旋律、节奏、动感之间的衔接、转化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成为一部在视觉表现上酣畅淋漓的作品(《电影艺术》评)。
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中,里芬斯塔尔得到了让所有导演都觊觎的拍摄物资条件和经济支持,但她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条件而紧张或怯场,她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注入电影的拍摄中,她指挥建立了辅助拍摄的高塔、桥梁和坡地,用情节剧的摄影机角度记录大阅兵,并放大其中的每一个士兵个体。同时她也运用了瓦格纳格局的手法,去记录和表现阅兵的主角——希特勒,不断地突出和烘托他高大的形象,甚至神话了他在电影中的角色,里芬斯塔尔无比扣题且忠于希特勒地完成了任务,这部纪录片将希特勒的政治影响发表得前程似锦,无限动人。但其实,这部影片所运用的艺术手段和拍摄手法,让人不能将这部影片定义为单纯的政治纪录片,因为它的艺术性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纪录和宣传(《戏剧之家》评)。
莱妮·里芬斯塔尔的作品太过追求自我对美感的认知,与她所处的政治环境缺少了应有的距离和冷静的思考,她最向往自由与浪漫,却一生深陷政治的泥沼。里芬斯塔尔毁誉参半的一生被贴上了太多的政治标签,但是即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她在纪录电影创作上所做出的成绩和她透过镜头传达给大众的纪录美学。在纪录片《奥林匹亚》中,导演用独特的视角、艺术化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把体育竞技比赛表现出诗意浪漫的效果,虽然人们还是不免提到影片中的政治宣传意图,但是其对体育运动的描绘已成为运动赛事拍摄的经典和模板。里芬斯塔尔并没有像常规的体育题材的影片一样对比赛结果和胜负过多着墨,而是表现运动中的力与美,表现奥运精神的传承(《电影文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