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亭桥

更新时间:2024-11-02 15:12

五亭桥(Wuting Bridge),别名莲花桥,是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境内的一座桥梁,位于瘦西湖水道之上,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

建设历程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五亭桥。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五亭桥毁于兵火。

民国21年(公元1933年),邑人筹资重建五亭桥。

民国22年(公元1934年),五亭桥落成。

1953年至1954年,扬州城建科组织对五亭桥主要柱子陷烂,构件下沉进行修缮。

1984年,五亭桥修复桥基。

1989年,扬州市政府对五亭桥28根柱子朽烂现象严重的拨专款进行维修。

1990年,重修五亭桥桥亭,桥为青条石砌筑,正桥平面呈“工”字形,南北两引桥下各为半拱,桥墩列四翼,各有三拱,正侧共十五个桥洞。

桥梁位置

五亭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位于瘦西湖风景区,横跨于瘦西湖上;五亭桥建于莲花堤上。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五亭桥为青条石砌筑,正桥平面呈“工”字形,南北两引桥下各为半拱,桥墩列四翼,各有三拱,正侧共十五个桥洞;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桥的造型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五亭桥五亭临水而建,重檐下方上圆,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身建成拱卷形,中心桥孔最大,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

设计参数

截至1991年,五亭桥南北总长57.99米,桥身南北长22.75米桥身东西长18.77米;南引桥长19.09米,上宽6.16米,下宽7.06米;北引桥长16.15米,上下宽6.16米;中亭桥身高5.445米,高10.82米,桥身加中亭高16.245米;角亭桥身高5.035米,角亭高8.943米,桥身加中亭高14.248米;廊桥身高5.305米,廊高5.195米,桥身加廊高10.50米;桥身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跨度为7.13米。

建设成果

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区区的五六十米桥上却有着繁重的工程,当时技术落后,桥的建设者靠着纯手工组建桥台桥墩,又在桥上建起五亭,经过几百年还大部分保留至今。

文化特色

2006年5月25日,五亭桥(莲花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

《扬州画舫录》中有记载五亭桥:“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

上错花轿嫁对郎》《西游记》《还珠格格第三部》《大清提刑官》

价值意义

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茅以升评)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五亭桥联系了东方独具的刚柔之美,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是让人们铭记的原因之一。(中国网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