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

更新时间:2023-11-29 23:54

菊潭,又名菊花潭,俗称不老泉。位于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南部、菊花山北坡山坳中。因菊潭山上的菊花倒映水潭而名。古时,菊花山间,山菊青春,泉水潺潺,每值仲秋,菊香潭碧,“菊花倒浸秋潭水”,映出“菊潭秋月”之美,被誉为内乡八大景之一。

概况

菊潭位于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菊花山。菊潭水清澈透底,水质甘甜。山崖上的菊花飘落于水中,长年浸渍,饮之可清利头目,解热除烦。历史上菊潭潭清可鉴,水极甘馨,山上菊花影映其中,风景秀丽。菊花倒映水潭曾为内乡八景之一。菊潭之菊兴于东汉,盛于隋唐,衰于明末。自唐代起,众多名人墨客为菊潭之菊留下了诸多名贵诗篇,受自然灾难影响,到明清时,菊潭已是山菊敛迹,碧潭淤塞。明清两代,游览菊潭的文人骚客留下了一些诗篇,多为追念之作。

古书记载

地理类

汉书*地理志》记载:“析,黄水出黄谷,鞠水出析谷,俱东至郦入湍水。”唐代颜师古注:“鞠水即今所谓菊潭也”(析即析县,今西峡县)

东汉末年应劭撰《风俗通义》载:“其山有大菊谷,水从山下流,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皆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下寿七八十”。

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

南朝刘宋盛洪之《荆州记胡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菊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源旁悉出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菊水东南流入湍。”

中医类

梁*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菊有两种……唯以甘、苦别之尔。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

宋*苏颂以南阳菊潭者为佳

宋*寇宗奭

宋*唐慎微郦县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卷十五》:“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注:当时西峡县隶属于邓州)

诗歌类

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贾岛

司马光

范仲淹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

郦县

宋*李石《南乡子》:裹帽拈吟须。我是蓬莱旧酒徒。除了茅君谁是伴,麻姑。洞里仙浆不用沽。弱水渺江湖。醉里笙歌醉里扶。纵饮菊潭餐菊蕊,茱萸。医得人间瘦也无。

宋*刘辰翁《霜天晓角》:臞然如竹。自是天仙福。小小画堂锦样,听人唱、鹤飞曲。橙橘黄又绿。蟹到新篘熟。便做月三十斛,饮不尽、菊潭菊。

宋*李刘《鹧鸪天》:恰则重阳信宿前。菊潭先寿濮阳仙。暂陪明月清风夜,共醉孤云落照边。群玉府,紫微天。看看东壁二星连。月中斫桂吴夫子,定是长生不记年。

宋*陈师道寄邓州杜侍郎》:菊潭之水甘且洁,潭上秋花照山白。请公酌此寿百年,奕奕长为此邦伯。

宋*吴泳《寿胡兴元三首》:耿耿三秋别,悠悠四月余。菊潭闻上寿,梅驿急驰书。簇葩红成阵,骈筵翠曳裾。封侯平四十,前路尽宽舒。

宋*谢枋得《菊》: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清香不独占秋天,菊潭一滴三千岁。

金*元好问曾在西峡任县令一年,其母逝后,他辞官守孝期间,并没有回老家,而是在菊花山就地住下,且一住三年。同菊花山的百姓同饮菊潭水、菊花酒,探索养生之道。 他在菊潭留诗达15首之多。如: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又如:思得菊潭酒,为公制颓龄。

明*李蓘

清*郑板桥

菊潭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始置菊潭县,以境内菊水有潭而名,以原郦县城(今西峡县丹水镇)为治所。自此以后,论菊户地者,多 提“菊潭”之名。隋末菊潭县被朱粲所屠,县废。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复置菊潭县,县治在今西峡县城东南23公里丹水镇石盆岗村南。宋代菊潭县又废为镇,明清时为菊潭保,其名至今不废有菊花村。明朝人杜士俊热心菊潭山名胜,曾在山上建上、中、下三寿洞,后又建七高祠、李孟祠以志其胜。现仅存上寿洞,内有水潭。

菊潭与日本菊花

1972年中日建交后一次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日方回赠源自河南西峡菊花山的菊花原种10株,后植于北京植物园。1989年日本访问团一行五人专程来到西峡观看菊花山。他们参观了菊花山的山貌山系,并在菊潭内饮用潭水。他们带来一个日本的纪录片,片中讲述日本人饮用菊潭水长寿百岁的故事。日本客人在菊花山留连忘返,感叹地说:“日本的菊花是从贵国菊花山(又名菊潭山)引去的。”

另外日本谣曲《菊慈童》的情节构成与古代南阳郦县的菊水有直接关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