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无患子

更新时间:2024-11-07 16:27

川滇无患子(学名:Sapindus delavayi (Franch.) Radlk.)是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别名菩提子、打冷冷、皮哨子等,落叶乔木。树皮黑褐色;小枝被短柔毛;叶轴有疏柔毛;小叶对生或有时近互生,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花序顶生,直立,常三回分枝,主轴和分枝均较粗壮,被柔毛;花两侧对称,花蕾球形,花瓣狭披针形,鳞片和毛瓣无患子相似;花盘半月状,肥厚;果的发育果爿近球形,黄色;种子黑色。花期夏初,果期秋末。

形态特征

川滇无患子常为落叶乔木,高10余米。

枝干

川滇无患子树皮黑褐色;小枝被短柔毛。

叶连柄长25-35厘米或更长,叶轴有疏柔毛;小叶4-6对,很少7对,对生或有时近互生,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4厘米,宽2.5-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钝,腹面稍光亮,仅中脉和侧脉上有柔毛,背面被疏柔毛或近无毛,很少无毛;侧脉纤细,多达18对;小叶柄通常短于1厘米。

花序顶生,直立,常三回分枝,主轴和分枝均较粗壮,被柔毛;花两侧对称,花蕾球形,花梗长约2毫米;萼片5,小的阔卵形,长2-2.5毫米,大的长圆形,长约3.5毫米,外面基部和边缘被柔毛;花瓣4枚(极少5或6枚),狭披针形,长约5.5毫米,鳞片和毛瓣无患子相似;花盘半月状,肥厚;雄蕊8枚,稍伸出。

果实和种子

果的发育果爿近球形,直径约2.2厘米,黄色,肉质、平滑。种子黑色。

分布范围

川滇无患子为中国特产植物,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湖北西部等地,在云南中部和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较常见,陕西和甘肃也偶有种植。

生长环境

川滇无患子常生于海拔1200-2600m的潮湿沟谷或林中,也栽培于村寨周围。其常见于中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冬季较温暖,具有干湿两季,年降水量为800-1000mm,其中高度适宜川滇无患子生长的生境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四川两省。

生长习性

川滇无患子耐贫瘠、干旱,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光,喜温暖气候环境,稍耐阴不耐寒。在中国云南东北部金沙江河谷地区于四月上旬至四月下旬开花流蜜,花期约一个月左右,气温在18℃以上开始流蜜。果期秋末。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川滇无患子在播种前应配置育苗基质,将红壤与腐殖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营养袋中,使用营养袋进行播种,播种后撒入一层木屑,用多菌灵进行杀菌。

嫁接繁殖

嫁接时需采用一年生川滇无患子实生苗,接穗于生长健壮的母树上。可采用正接或倒接的嫁接方式,但倒接可能会使砧穗间输送组织阻碍导致部分碳水化合物向根部运输较少,根系缺乏碳水化合物导致愈合生长缓慢,从而使植株生长后期有矮化效果。

扦插繁殖

扦插插穗应选择3年生实生苗当年抽出的无病虫害的健壮嫩枝,取适当长度,采下的枝条迅速放入清水中,防止因蒸发过快而失水。于背风阴凉处制作插穗,除去梢头和基部, 保留穗条中部。下端距下芽处剪成“v”字型的斜切面以增大插穗与激素的接触面积,上端距上芽 处剪成平切面,将接穗扦插在消毒后的基质中。

近种区别

无患子属植物广泛分布在全球暖温带和热带, 分布中心位于热带美洲。在中国,无患子属共4种1变种,其中无患子与川滇无患子是分布最广的两个种,且都具有重要的生物日化、生物质能源、园林绿化、生态修复等作用,因此对两种植物进行对比区分,具体如下:

主要价值

园艺价值

川滇无患子树形高大,枝叶茂密,是中国西南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其干通直,生长迅速,可作庭荫树栽植。

经济价值

川滇无患子果实的假果皮中富含大量皂苷及苷元均等物质可被用于制作化工原料,其果皮还具有强力去污功能,可以用于制作洗发水、香皂等洗涤用品。其种仁含油量较高,是天然的新型生物柴油原材料。木材质软,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褐色,可做箱板和木梳等。

生态价值

川滇无患子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其叶子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其他空气污染物,可用于生态修复。

药用价值

川滇无患子的果实或种子为中药材皮哨子的来源,其味苦,性微寒,具有行气消积,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疝气疼痛,小儿疳积,乳蛾,痄腮,疥癞,黄水疮,蛔虫症等。

相关文化

菩提,是梵语bodhi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市场上菩提子是所有适合做佛珠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统称,川滇无患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称作木槵子菩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