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行

更新时间:2023-09-25 11:31

菩提行,又名入菩萨行《入菩萨行论》,是说明菩萨如何修行的要典。菩提行有十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本论简述

本论文体全以颂文写成,所以又名千颂。但通行的藏文本,只有九百一十三颂零三句。除第一颂皈敬三宝,第二第三颂说明造论的因由外,其余的颂,共分十品,分别说明发菩提心和修菩萨行的方法。说发菩提心的有四品,说修菩萨行的有六品。

十品简述

第一,《赞菩提心功德品》,共有三十三颂,分两大科。一、菩提心

第三,《总持菩提心品》,共有三十三颂零两句,分三大科。一、加行。是在发菩提心以前先集顺缘资粮,随喜一切善法,见有作世间功德和修解脱的正因或由修持能得无上菩提的善法,都心生欢喜随喜赞叹。二、正行。是正发起菩提心的方便。为作众生的现时和究竟的利益,发起菩提愿心和行心,并依次学习菩萨学处等。三、结归。是总结发心以后的功德。想这一生,能发菩提心,从此生于佛的种族中,得名菩萨了。愿望得到实现,心中欢喜,常受安乐。

本品上半品所说的随喜功德等,就是集积顺缘资粮,结合第二品的《忏罪品》,就是净违缘障。由修习这两个前方便以后,下半品才说明发起二种菩提心的方便。这样正适合于三士道的修习次第,先修共下中士道,然后才修上士道。

第四,《不放逸品》,共有四十八颂,分三大科。一、弃舍菩提心的过失。说明发菩提心,是经过多次思维其功德以后,才发起的。如果弃舍菩提心,就是欺骗诸佛和一切众生,应堕恶趣。经常思维这些道理,不令菩提心衰退。二、应勤舍罪业。说明菩提心衰退的主要因素,就是不喜作善而喜造恶业。既得难得的人生,就应勤修善法,三、应断除烦恼。说明恶业是由烦恼生起的,所以应当勤求断除烦恼。对于烦恼,如对死敌作战一样,不怕艰苦,勤修善法,勤学菩萨行来对治它。

第五,《守护正知品》,共有一百零九个颂,分三大科。一、守护心的方便。说明要守护心住于善所缘时,必须守护正念和正知。若离正知,则妄念生,不仅将已生的善财夺去,并且障碍未生的善法,不令生起,甚至摧折能得解脱的慧命。守护正知还须正念,要以正念之绳,系心象于善所缘的柱上,不令散乱。二、怎样生起正念。说明生起正念,须要依止善知识,听从善知识的指示和教导,激发自羞的惭和怖畏他人毁谤的愧,并且相信异熟果报。由具有这些善因,就能生起正念,然后由正念守护正知,以正知防护自心,不令散乱。三、怎样守护三聚戒。先说守护律仪戒,就是观察身语的行为及造业前的等起心(动机),不令有过失(烦恼)。其次说明守护摄善法戒,应思维身是不净,不应贪着,但可用作修善的工具,依此得渡轮回大海,到达彼岸而成佛。其次说明怎样守护饶益有情戒,应当常以财、法施与有情,随护有情心,不令三业染罪。

第六,《安忍品》,共有一百三十四颂,分两大科。一、瞋恚的过失。常怀瞋恚的人,身心经常是痛苦的。一念瞋心,即能摧毁善根。二、修忍的方法。当思在轮回中,苦多乐少。若因不忍小苦而造恶业,则将来生于恶趣的苦,更是不可想象。瞋恚是不顺善法的,当以修忍的方法,防止瞋恚的为害。

第七,《精进品》,共有七十六颂零三句,分两大科。一、思维精进相违品的过失。说明懈怠就是精进的相违品。懈怠有两种,一是对于善法能做而不去做。二是贪着庸俗无义利的事,空过时日。二、修习精进的方法。当思维已得的人身,终归死亡,应当常时警惕,不要贪着睡眠懈怠。为求菩提,成就自他大利,当勤精进。

第八,《静虑品》,共有一百八十七颂,分三大科。一、静虑相违品的过失。静虑的相违品就是世间愦闹和颠倒分别。即颠倒分别对于五欲受用执以为乐,不净之身执以为净。思维这些过失以后,当于静处生起爱慕。二、住于静处的胜利。说明住于森林静处,资具简单,少欲知足,修习静虑与菩提心。三、修自他相换的菩提心。先修自他同等,然后修自他相换。修菩提心的菩萨,当给一切人以安乐和除一切人的痛苦。自他既是同等,是可以相换,以爱执自己的心转移到他人身上,将自己的身财善根,布施给一切有情。

第九,《般若品》,共有一百六十七颂零一句,分两大科。一、二谛的建立。由破其实事师等所说的实有而成立中观性空的说法。否认经部师说色等境是现量所得是实有,以及唯识师所说心为实有,主张心境等一切法,都是假立的,自性本空。二、广说修二种无我的方法。分为二,(一)广说修补特伽罗无我。说明补特伽罗有两种,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以观察六大非我的方法来破除我执。(二)广说修法无我。先由四念处说明法无我,其次用缘起为因,成立一切法无自性。

第十,《回向品》,共有五十七颂零一句,分两大科。一、总回向,愿以造论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共同趣入菩萨行。二、别回向分三。(一)为利他回向。(二)为自利回向。(三)为安乐的生源,广弘教法回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