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2 10:49
TrapaL.菱属(拉丁学名:Trapa L.)桃金娘目,菱科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植物,根二型,即除吸收根外,尚有一种含叶绿素、沉于水中的同化根排列于叶柄基部的两侧;叶菱形,旋叠状,突出水面,边缘有小锯齿,叶柄膨大,海绵质;花小,白色,腋生,单生;有时具刺;花盘波状;子房半下位,胚珠单生,下垂;果革质,有角。
菱科、桃金娘科、千屈菜科和柳叶菜科均属于桃金娘目。菱科植物花单生于叶腋,两性,整齐,四基数,子房半下位且稍呈周位,在第三纪上新世北半球地层中曾发现过化石。而千屈菜科Lythraceae花既有单生,也有构成聚伞或圆锥花序,两性整齐或不整齐,一般为4、6或8基数,子房明显周位,化石见于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故Miki认为菱科植物最早是由桃金娘科Myrtacee和千屈菜科逐步演化过来的。从这三个科的特征来看,三者的共同点是:异被花、离瓣、雄蕊多数、萼管状及心皮也完全合成一花柱。应该说,它们是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但从地史年代、习性、形态特征,菱科植物应较千屈菜科为进化。而柳叶菜科花四基数、子房下位、胚珠多数、陆生等特征不同于菱科,而在某些方面又较菱科为进化。
该属原置于柳叶菜科Onagraceae内,但因它的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颗,且果为坚果状,所以有些学者主张把它分出而自成一科。至其沉水、绿色的同化根,有些学者认为是沉水叶。
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长,黑色,呈铁丝状,生水底泥中;同化根(photosynthetic roots)由托叶边缘演生而来,生于沉水叶叶痕两侧,对生或轮生状,呈羽状丝裂,淡绿褐色,不脱落,是具有同化和吸收作用的不定根。
茎常细长柔软,分枝,出水后节间缩短。
叶二型:沉水叶互生,仅见于幼苗或幼株上,叶片小,宽圆形,边缘有锯齿,叶柄半圆柱状、肉质、早落;浮水叶互生或轮生状,先后发出多数绿叶集聚于茎的顶部,呈旋叠莲座状镶嵌排列,形成菱盘,叶片菱状圆形,边缘中上部具凹圆形或不整齐的缺刻状锯齿,边缘中下部宽楔形或半圆形,全缘;叶柄上部膨大成海绵质气囊;托叶2枚,生沉水叶或浮水叶的叶腋,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膜质,早落,着生在水下的常演生出羽状丝裂的同化根。
花小,两性,单生于叶腋,由下向上顺序发生,水面开花,具短柄;花萼宿存或早落,与子房基部合生,裂片4,排成2轮,其中1片、2片、3片或4片膨大形成刺角,或部分或全部退化;花瓣4,排成1轮,在芽内呈覆瓦状排列,白色或带淡紫色,着生在上部花盘的边缘;花盘常呈鸡冠状分裂或全缘;雄蕊4,排成2轮,与花瓣交互对生;花丝纤细,花药背着,呈丁字形着生,内向;雌蕊,基部膨大为子房,花柱细,柱头头状,子房半下位或稍呈周位,2室,每室胚珠1颗,生于室内之上部,下垂,仅1胚珠发育。
果实为坚果状,革质或木质,在水中成熟,有刺状角1个、2个、3个或4个,稀无角,不开裂,果的顶端具1果喙;胚芽、胚根和胚茎三者共形成一个锥状体,藏于果颈和果喙内的空腔中,胚根向上,位于胚芽之一侧而较胚芽为小,萌发时由果喙伸出果外,果实表面有时由花萼、花瓣、雄蕊退化残存而成各形结节物和形成刺角。种子1颗,子叶2片,通常1大1小,其间有一细小子叶柄相连接,较大一片萌发后仍保留在果实内,另一片极小,鳞片状,位于胚芽和胚根之间,随胚茎伸长而伸出果外,有时亦有2片子叶等大的,萌发后,均留在果内;胚乳不存在。开花在水面之上,果实成熟后掉落水底;子叶肥大,充满果腔,内富含淀粉。
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湾、积水沼泽、池塘等静水淡水水域中多有分布或引种栽培。
约30种(包括变种)。分布于欧亚及非洲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有引种栽培。中国有15种和11变种,产于中国各地,以长江流域亚热带地区分布与栽培最多。
菱稍能耐深水,菱塘宜选择水深1.4~1.6米,避风、土质松软肥沃的河湾、湖荡、池塘或活水河道。如湖荡的风浪较大,只要不在风口,并注意固扎蔓垄保护,也可种植。种植前,必须清除野菱、水草、青苔和草食性鱼类等。
⑴直播 水深在3.3米以内的浅水面多行直播,长江流域在清明菱种萌芽时播种(华南于冬季11~12月),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大水面以条播为宜,先按菱塘地形,划成纵行行距2.8~3.3米,两头插竿牵绳作标记,然后用船将种菱沿线绳均匀撒入水中,播种量与密度视品种和水面条件而异。大果品种,瘦塘、深水塘和未种过菱的塘宜密;小果品种,肥塘,浅水塘或连作塘宜稀,一般每亩水面用种菱20~25公斤。
⑵育苗移栽 水深在3.3米以上,直播出苗困难,芽细瘦弱而产量低,必须育苗移栽,长江流域春分至清明选避风,水位较浅,土壤肥沃,排灌两便的池塘作苗池。按行距1米见方点播育苗,每亩用种量65~90公斤,可供8~10亩菱塘使用,播种时控制水深85~100厘米,菱苗出水后,逐渐加深水位进行锻炼。播后2~3个月后(芒种至小暑),菱苗主茎达2.3~米以上,已生有小菱盘(约10多片叶)时栽植,从菱田拔取苗后,堆于船上,两人操作,一人将8-10株菱苗盘成一圈,用小绳扎好,按穴距放入湖中,另一人用长柄菱叉叉住根部小圈插入湖底土中,菱苗结绳的长度以苗充分生长后能浮出水面为度,菱苗绳固定易于成长。栽植密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土壤肥沃,水位较浅,每穴5~8株,穴距1.4~1.6米见方,如水位较深,可增加每穴株数至10~13株,穴距2.3~3.3米见方,以增强抗风能力。华南地区采菱后,从9月至翌年2月即可播种育苗,育苗时把菱种放在浅水塘中(6~10厘米)、利用阳光保温催芽,每隔5~7天换水一次,发芽后移至繁殖田,茎叶长满后分苗定植,定值时截取33厘米长菱苗,按行距1~2米或1.3米见方,每穴3~4苗。
菱苗出水后,要在菱塘外围扎菱栏,一般用毛竹每隔5~7米,打一桩高出水面1米左右,两桩中间拉一草绳,每隔33厘米再扎水草,即成为活的防波堤。10亩以上大菱塘,每3-5亩再扎一条横垄,5~6月间菱叶满布水面后,每隔7天翻盘一次,其方法是用菱桶乘人,从每隔1.6~2米之菱叶间划过,使空气透入水中,以免菱的花叶腐烂。菱塘一般不施肥,开花期喷2%过磷酸钙2~3次,使菱皮变薄,增进品质,产量也可提高。
主要虫害为菱金花虫,初夏发生,以成虫幼苗蚕食叶片,几天繁殖一代,严重年份可造成无收。在发生初期喷90%敌百虫1000倍,蚜虫喷40%乐果300-500倍。
果实富含淀粉,可生食,也可供制菱粉,配制冰棋淋等各种食品,亦可酿酒或入药。菱壳可制取活性炭。菱和新鲜茎叶为猪及家禽喜食,各出产地常大批量地用作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