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0 08:27
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1863年5月14日-1932年8月9日),男,生于加拿大渥太华,博士,著名数学家。毕业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06年,证明了黎曼一罗赫定理。
约翰·查尔斯·菲尔兹 生于1863年5月14日,他十一岁时父亲逝世,十八岁时又失去了慈母,家境不算太好。
菲尔兹十七岁时(1880年)进入多伦多大学专攻数学。
1887年,菲尔兹二十四岁,就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过了两年,他在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当上了教授。
当时,世界数学研究的中心在欧洲。北美的数学家差不多都要到欧洲去学习、工作一段时间。1892年,菲尔兹远渡重洋,游学巴黎、柏林整整十年。在欧洲,他与福雪斯、弗劳伯纽斯等著名数学家有密切的交往。这一段经历,大大地开阔了菲尔兹的眼界。1907年,他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作为一个数学家,菲尔兹的工作兴趣集中在代数函数方面,成就不算突出,但作为一名数学事业的组织、管理者,菲尔兹却是功绩卓著的。1906年,证明了黎曼-罗赫定理。
菲尔兹很早就意识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他是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人。人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如何,是衡量这个国家科学水平的一个可靠指数。而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
菲尔兹对于数学的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都有卓越的见解。为了使北美的数学迅速赶上欧洲,菲尔兹竭尽全力主持筹备了1924年的多伦多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大会)。这次大会使他精疲力尽,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好转,但这次会议对于北美的数学水平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4年,大会没有邀请德国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的数学家。在此之前的1920年大会,因为是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战前属德国)举行,德国拒绝参加(1928年的波伦亚大会只是由于希尔伯特坚持,德国才参加了)。这些事情很可能触发了菲尔兹发起一项国际性奖金的念头,因为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该是国际性的。当菲尔兹知道了1924年大会的经费有结余时,他就建议以此作为基金设立一项这样的奖。菲尔兹奔走欧美谋求支持,并想在1932年苏黎世大会亲自提出正式建议,结果未及开幕他就逝世了。多伦多大学数学系的悉涅,把菲尔兹的这个建议和一大笔钱(其中包括1924年大会的结余和菲尔兹的遗产)提交苏黎世大会,大会立即接受了这一建议。
按照菲尔兹的意见,这项奖金应该就叫国际奖金,而不应该以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但是国际数学家大会还是决定以菲尔兹的名称将其命名为菲尔兹奖。数学家们希望用这一方式来表示对菲尔兹的纪念和赞许,他不是以自己的研究工作,而是以远见、组织才能和勤恳的工作促进了本世纪的数学事业的发展。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