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8:31

菹,汉语二级字,读作菹(zū),本义指腌菜。出处为《礼记·祭统》。

基本信息

【名】

(形声。从艸,沮(jū)声。本义;腌菜)

同本义〖pickle〗

菹,酢菜也。——《说文》。字亦作葅。

水草之菹。——《礼记·祭统

七菹。——《周礼·醢人》

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周礼

又如:菹醢(盐腌野菜肉酱);菹酱(葅酱。酱菜)

枯干的草〖witheredgrass

请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管子·轻重甲

又如:菹笠(用茅草编织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

草席〖strawmat〗。如:菹稭(葅稭。用农作物茎杆编成的铺垫物,草席)

肉酱〖mincedmeat〗

麋鹿为菹。——《礼记·内则

又如:菹脍(鱼肉酱);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marsh〗

纽菹之兽。——《穆天子传》。注:“吴人呼田猎茸草地曰菹。”

又如:菹泽(水草繁茂的沼泽地);菹薮(水草繁茂的湖泽)

【动】

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mince

菹其骨肉于市。——《汉书·刑法志

菹醢

zūhǎi

〖amincingexcruciation〗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楚辞·涉江》

酸菜,腌菜。

多水草的沼泽地带菹草

剁成肉酱,切碎:菹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

肉:麋鹿为菹。

枯草:菹薪。

笔画数:11;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44125111

jù 【动】 割。

例:以蒲为车,菹秸为藉,祭而掩之,所以报地。——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侧鱼切,音䶥。《说文酢菜也。《释名》菹,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闲,不得烂也。《诗·小雅》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礼·祭统》水草之菹。《注》芹茆之属。《侯鲭录》细切曰齏,全物曰菹,今中国皆言齏,江南皆言菹。

又《集韵》子邪切,音嗟。泽生草曰菹。《孟子》驱蛇龙而放之菹

又地名。《穆天子传》南征至于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