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16:18
兰州旧城区西北隅,大体在今白云观以东,铁桥以西,萃英门路以北地区,兰医二院、化工机械厂、市建委、兰州民族中学一带,为清代甘肃举院旧址。这块黄河之滨的旷地,正处兰州西关(西郭城)北面,原为黄河夹河滩,名叫海家滩子。
约略于明代至清前期,这段黄河汊河逐渐淤积,滩与南岸连为一体,有滩之名,无滩之实。
就是这个小小的滩,先辟为科举考试的举院,再变为清末推行“实业新政”的试验场,辛亥革命后又成为现代化工厂、高等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的所在地,同时又是反对袁世凯称帝,为抗日战争生产枪炮的地方。
1928年宁夏、青海未分省以前,与甘肃为同一个省份,举院内的这些新事物,大都为甘宁青地区最早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以缓慢的脚步推动了这个地区近现代历史的进程,因之甘肃举院旧址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微缩景观。甘肃举院,举院是生员、贡生、监生、荫生等参加考试,考取举人的场所。各省乡试在省城举院举行。清光绪前,甘肃和陕西合闱,两省士子均去设在西安的陕西举院参加乡试。
由于路途遥远,给甘肃士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时的甘肃省辖今宁夏全区、青海河湟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以及今甘肃全省。离西安最近的庆阳、平凉、天水、武都一带,也得八九百里,兰州一带得一千多里,河西一带得三四千里,乌鲁木齐一带得五六千里。
参加一次乡试,来回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四个月。费用少则数十两银子,多则一百多两银子。交通和经济的制约,使甘肃有资格参加乡试的士子,只有十之一二,绝大多数士子只能皓首穷经,无法乡试,而饮恨寒窗。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请甘肃乡试与陕西分闱,在省城兰州举行。
经清廷批准,在兰州西北郊外海家滩子于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甘肃举院,光绪十一年陕甘总督谭钟麟增修。其地盘纵140丈,横90丈,外筑城墙,内建棘闱。中心建筑物为至公堂,堂西为明远楼,南北为考试的号舍,可容纳4000人;楼西为龙门,为三连门,为大门,其南北两侧为点名厅、搜检厅等检查考生的场所;至公堂东,依次为观成堂、衡鉴堂、雍门、录榜所;其南北两侧为诸如监试道署等考官的办公场所。举院西南角开城门、题额“为国求贤”,人称举院门。整个甘肃举院建筑群气势恢弘,主次分明,功能齐全,能够高效推动考试机器的运转,为甘肃选拔人才。
陕甘合闱时共取62名举人,但绝大多数录取的是陕西士子,因为他们尽得天时地理之便,这对甘肃士子是极不公平。分闱后,左宗棠奏请甘肃取40名,朝廷只批准30名。光绪二年,左宗棠奏准再加10名。自此每科乡试,甘肃可考取40名举人,其中特设回族举人1名,这样每科至少可录取回族举人1名。
明远楼高三层,居高临下,全闱内外形势悉在眼中,监临、监试、巡察官,登楼眺望,稽察士子有无私相往来,及执役人等有无传递关通之弊。1919年刘尔火斤移至五泉山,改名为万渊阁。
至公堂是监临(用大员监临,以纠察关防总摄闱场事务)、外帘官(在考场提调监试的官员)办公的处所。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改为礼堂,保存完好,9间,青砖砌墙,巨木桁梁和过梁,歇山顶,简瓦盖面,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门楣上悬左宗棠书“至公堂”匾。门两侧悬左宗棠撰书楹联:“共赏万馀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上联写批阅试卷,选拔人才(紫芝、朱草),不使人才埋没。下联左宗棠回顾自己科举道路的坎坷不平:“一攀丹桂”写他参加一次乡试中了举;“三趁黄槐”,说他会试三次都名落孙山了。
至公堂东为观成堂,此为外帘官办公处所。悬陕甘总督谭钟麟于光绪十一年监临举院撰书的匾联:“秦陇分闱以后,坐聚教训,偻指十年,几番星使披罗,得士期为天下用;国家吁俊之序;经策诗文,扃门三试,休道风檐辛苦,吾曹亦自个中来。”上联回顾甘肃设立举院十年来,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人才的过程。下联从乡试的考试程序(考三场。考四书五经,即八股文,策论,试帖诗),写到自己,也是通过乡试中举人,进而会试考中进士的,用以激励考生。观成堂东为衡鉴堂,为考官校阅试卷与各官办事之所。光绪元年,左宗棠书“衡鉴堂”匾,考试官、湖广道监察御史刘瑞祺撰书楹联曰:“丹新承文治启千秋运会;朱衣默鉴辛勤念三载功夫。”上联写皇帝下诏同意陕甘分闱,意在长期实行文治。下联写考官要秉公阅卷,因为试子苦读多年,才能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经前刑部主事滕火亘、道台曹炯等甘肃汉回士绅联名上书,光绪元年(1875年)秋,在新建成的甘肃贡院里进行了陕甘分闱后的第一次乡试,与试者3000人。左宗棠以监临身份入闱,在至公堂监察考试。思贤若渴的他曾经踏着月光散步,仰天默祷:“乡试为国求贤,安维峻考中第一名(解元),恐怕没有问题吧?”到发榜时,从第六名唱名,一直唱到最后一名,都没有安维峻的名字。左宗棠有些不自然了。然后又从第五名倒唱上去,当唱到第二名亚元时,还是没有安维峻的名字,左宗棠真有些坐不住了。最后当他听到最后一名解元是安维峻时,不禁抚髯大笑说:“宗棠的老眼还不算花吧!”
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他是兰山书院的学生,其老师就是兰州进士吴可读。安维峻勤奋读书,有才识胆略,深得左宗棠的赏识。左教导他要摆正读书与科举的关系:“读书当为经世之学,功名特进身之阶耳。”这使安的胸襟大为开阔。安在读书时家境贫寒,左每年底均寄银资助。光绪六年,安维峻考中进士,十九年转为福建道御史。次年,甲午中日之战中国战败和议起,安上书弹劾李鸿章和李莲英,并直指慈禧太后。其《请诛李鸿章疏》中写道:“窍闻和议之说出于皇太后,而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复遇事牵掣,何以上对祖宗上天之灵,下对天下臣民?夫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朝政乎?”其胆量之大,言论之激烈,性格之憨直,青史少见。慈禧大怒,将安革职,发送张家口军台效力。光绪二十五年释还,三十四年在兰州主编《甘肃新通志》。宣统二年(1910年)出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校长)。
在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甘肃举院里,从光绪六年至二十九年(1930年)共选取了646名举人赴京会试,考中进士116名。其中著名进士除安维峻外,尚有编纂《重修皋兰县志》的张国常、求古书院山长天水刘光祖、重修五泉山的刘尔火斤、兴办实业的河州邓隆等。由此可见甘肃贡院所举人才对当地乃至全国影响之一斑。
安维峻的老师吴可读是个怪人。他资质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工诗善文。当御史时,他弹劾过滥杀无辜的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建议外国使节觐见时不必行跪拜礼。后来他以是尸谏的方式,要求为同治帝立嗣,使慈禧成为太皇太后,不便于垂帘听政。此举震动朝野。吴曾协助左宗棠建造甘肃举院。吴应左的要求,甘肃举院撰长达192字的楹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门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木便楠,画栋与雕梁,齐火昆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走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上联写康熙五年(1666年)自甘肃从陕西划出建省200多年来,到同治末陕甘分闱,这是继滇黔和湘鄂分闱后的第三次分闱,对于广阔的甘肃来说,实属破天荒之举。接写甘肃举院宏大的规模,希望当局公平选拔人才,勿使遗漏。末写左宗棠创设举院的惠政。下联写甘肃的星野、雄奇的形胜及兰州秀丽的河山,这一切将汇集考生笔下,做出气势不凡的文章,以备国家选拔,这幅长联典雅丰赡,高度概括了甘肃举院的设立,对甘肃文教事业发展的巨大意义。
清末“新政”的试验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延实行“维新新政”,废除科举,陕甘总督崧蕃率先在甘肃举院东北部创办甘肃省官报局,甘宁青地区迈开了艰巨的近现化第一步。官报局有铅印机一架,工匠机一架,工匠二三十人,专印《甘肃官报》、《辕门抄》。陕甘总督升见是推行“新政实业”积极分子,他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任命精通时务的兰州道(后改为劝业道)彭英甲为农工商矿总局,五月在甘肃举院设立劝工局厂,利用甘肃的物产,用机器生产轻工业产品,开甘宁青地区轻工业的先河。彭在举院东部创设绸缎厂、玻璃厂、织布厂、栽绒厂四个大厂,以及制革厂、卤漆厂、洋木小木厂、铜器铁器厂、纸笺纸盒厂等。各厂技师由省外聘请,学徒就地招收,设官员管理。生产出各色宁绸、陇缎,大方油画桌灯、金鱼缸,八寸宽白大布、各种花布、被面、毛巾,时花地毡、炕毡,牛皮箱、洋式枪带、子弹带、皮鞋,嵌花彩屏、茶桌,大餐洋桌,洋式睡椅,三角板、米达尺、指南针盘,叫人铜钟、洋式烛台、徽章,折花宝剑、德式指挥刀、剪刀等等轻工产品。这一年,彭英甲还在举院南北点名厅、搜检厅开辟南北农事试验场,试验引进驯化优良农作物品种,以备推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彭英甲在举院北号舍创办甘肃全省中等矿务学堂、甘肃全省中等农林学堂,均开设经学、国文、历史、地理、英文、藏文、体操等课程,前者还开法文、格致、化学,后者开日文、农林等课。聘请比利时人贺尔滋为化学教习,比利时人林阿德为英文教习,法国人狄化钝为法文教习。稍后,还在矿务学堂稍西,建甘肃全省巡警学堂。这三所学堂为甘宁青地区培养了最早的采矿、农林技术人员和巡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陕甘总督升见在举院东南部创设甘肃督垦总局,掌管全省农垦和水利事务。
从子爵府到机器局
同治十一年(1872年)陕甘战事行将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入兰州,筹划收复被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侵占的新疆,将随营修军械的西安机器局,设在兰州畅家巷,改名为兰州制造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兰州制造局迁至小仓子(今武都路贡元巷南口西侧),1916年甘肃督军张扩建迁至甘肃举院。迁建的经过很有意思。
张广建是袁世凯的亲信,1915年他向袁劝进——做皇帝,并令督军公署军需课长郑元良建府邸。经风水先生勘察,认为甘肃举院南号舍风水最佳,就令罗文源参照北京顺承郡王府的格局动工修建。为了掩人耳目,宣称修建机器局,先建大殿、大厅、照壁。照壁嵌百鸟朝凤砖雕。因举院门在西稍门外,为策安全,郑将此门用砖石砌塞,而在举院东南新开城门,使之处于西关内,由张广建题额“带砺门”。1916年1月1日,袁世凯粉墨登场,做起洪宪皇帝来,就封张广建为一等子爵。张广建乘势严督加快工程进度,日夜轮班施工。3月,照壁完工,正在修整内部时,袁皇帝在全国的反帝制声中垮台了。张广建好不扫兴,就命令在大殿东西两侧及其西南角建东西两工厂和机器房,在门楼上题额“甘肃机器局”,把左宗棠创设的机器局从小仓子迁来,生产枪支弹药。
这个流产的“子爵府”,花了白银3万两,建得像模像样:南为大门,系平面方形的尖顶二层楼房,八字墙;再南为照壁;进门东西两厢,为委员室办公室;最北为大殿,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挑檐大屋顶五开间;半月楼;东为望楼;西为厂房;东西隅,为月亮门,可通至公堂、静观园。建筑物今基本保持原貌。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0.5万平方米。
1925年国民军入甘后,是甘肃制造局的全盛时期。职工上千人,从天津等地高薪招聘技工二三十人。能够仿造捷克式、汉阳造、三八式等枪支,也能造轻重机枪和迫击炮。1935年,东北军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任甘肃省主席,从天津礼聘陶祖椿为甘肃省政府参议兼甘肃制造局局长。当时制造局院落是办公处所,东面为兵工厂,西面是木器厂,北面是面粉厂和肥皂厂,举院西南角是发电厂。陶祖椿一家住在制造局西侧的小院落内。
 1936年秋,为了试制重武器,利用机器的设施,先试铸了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铜像由一位姓阎(或严)的青年雕塑师先塑出泥像,由一位戴深度眼镜的女青年协助作辅助工作。铸像场所在陶宅西边的空场子上,日夜工作,一举将铜像浇铸成功,这尊孙中山先生的站立铜像先布置在中山林,1956年移置于五泉山公园中山堂前。这次试验证明利用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是能够铸造大部件,进而制造重武器的。但是这年冬发生西安事变,次年4月于学忠五十一军调离甘肃,朱绍良任甘肃省主席,陶祖椿开始“办交待”。制造局处于半停顿状态中,制造重武器的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1942年甘肃制造厂迁往土门墩后,厂址成为甘肃学院医院。1946年甘肃学院扩建为国立兰州大学。甘院医院改为兰大医院。解放后先后改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医附属二院门诊部。
1913年,由校长蔡大愚将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从侯府街(今张掖路中段)迁入举院,范围在明远楼,至公堂、观成堂以北的北号舍、监试道署等地,即晚清的矿务学堂、农林学堂、巡警学堂旧址。1928年将法专与甘肃中山学院合并,创建为兰州中山大学,刘郁芬将带砺门改题为萃英门,寄寓为西北地区培育各行英材的期望。次年改名为甘肃大学,1931年改为甘肃学院。这是甘宁青地区最早的一所大学,先后设有法律系、教育系、文学系、文史系、政治经济系、银行会计系以及国文、艺术等7个专修科。校(院)长邓春育将至公堂改为礼堂中山堂,观成堂改为图书馆。还建有教室、宿舍、实验室、印刷所、运动场等。二三十年代,甘肃天灾人祸频仍,学校经费非常困难,在邓春育等校(院)长的多方努力下,艰难支撑,缓慢发展,为后来的国立兰州大学奠定了基础。
1917年,在举院衡鉴堂及此堂以东建立甘肃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为罗经权。1936年农校移往何家庄,这里迁入甘肃省立工业学校,校长为水楠。解放后工校迁往兰工坪,创建为甘肃工业大学。
1946年,甘肃学院与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校址在上西园)合并为国立兰州大学。校长为辛树帜。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下设18个系科,成为甘宁青新四省最大的一所大学。但因原甘肃学院所占239亩的校址太小,由省府决定,将举院内省参议会、工业试验所、地质调查所、面粉厂、省银行印刷厂、西北盐务局、省立工业学校和省立助产学校等八个单位迁出,将房地产移交给兰大,以备兰大扩建。几经努力,除工校及助产学校外,其他单位相继迁出,兰大顺利扩建。
先在举院东北部建成三座教学楼,均二层,每座楼有可容纳60人座位的教室二间、40人座位的教室八间,分别命名为天山堂、祁连堂、贺兰堂。辛树帜作《三山堂记》,其铭曰:“立上庠,邦之央。作三堂,育元良。萃彦英,自四方。建边疆,固金汤。瞩天山,瞻贺兰,抚祁连。追前贤,横且坚,亿万年。”对创建兰大的意义作了精粹的阐述。1958年以此三堂建为兰州十六中,即今兰州民族中学的前身。观成堂仍为图书馆,至公堂辟为阅览室,在两堂之北建二层楼,题名积石堂,作为图书馆办公及陈列之地。在至公堂之南建五座二层楼,作为学生宿舍,题名衡山堂、嵩山堂、华山堂、泰山堂、恒山堂。1948年又在举院西北部修建昆仑堂。堂平面呈飞机形:机身为大礼堂,居北,长39米,宽19米,高8米,有1800个座位;机头与机翼为教学楼、公办楼,居南;两翼二层,长90米,宽10.5米,高10米;机头居中,三层,高14米,共有教室27个,办公室12个。因工程浩大,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此堂尚未完全竣工。
从潜园到造币局
1917年,兰州绅士刘尔火斤呈准省署,将举院最西部建为祝楠别墅,寄寓培养人才之意。此地在龙门与西城墙之间。最北为湘阴祠,为陕甘分闱后兰州士人为感念左宗棠之恩德所建立的。湘阴祠之南,刘尔火斤建潜园,蕴含让学生以沈潜之志,致力向学的意蕴。园内凿地为池,垒土为山,筑台起阁,广植树木花草,引溥惠渠水灌溉。潜园之南即为祝楠别墅,建成校舍101间,楼7座,教室3座。共用兴文社银子7800多两,便将皋兰县兴文学校迁入。1922年刘尔火斤等成立全陇希社,移入祝楠别墅,希然社的宗旨是筹措资金,制订规划,为全省76个县900万人谋福利,即兴学校、办实业、通商贸。但因种种原因,1931年刘去世之前,刘为该社只创办了一所国文讲习所,为全省小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小学教员。后来祝楠别墅成为甘肃学院的花园——静观园。30年代,甘肃省主席朱绍良、于学忠曾一度住园中。前几年园内尚有老梨树十来株,虬枝繁叶,果实累累。
1926年,国民军师长、甘肃督办刘郁芬击败陇南镇使孔繁锦,将天水造币厂机械设备运至兰州,在甘肃举院内制造局西工厂及潜园建为甘肃造币厂。由于建材缺乏,就将明长城十里店墩、拱星墩及东关同庆仓的砖瓦木料拆运至举院,建炼铜车间11间、熔银车间10间,以及碾片、舂光等车间18间,还建大烟囱3座,于1927年11月建成,开工铸造银元。产品主要为袁世凯头像银元、孙中山头像银元。
甘肃举院旧址,原为海家滩子,是兰州市区小小的藉藉无名的一块地方,短短100多年之间,见证了甘宁青地区近现代的历史。因此,它是兰州地区的宝贵旅游资源,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宝地,值得更进一步发掘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切实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