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9 22:03
安东尼奥·萨列里出生于1750年8月18日,他的出生地列戈纳果是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的一个小镇,所以萨列里一直认为自己是威尼斯的公民。他的哥哥是塔提尼的学生,由他负责教授萨列里小提琴和大键琴。后来他与他众多的兄弟姐妹失去了双亲成为孤儿。他父亲一个富有的朋友朱塞佩·摩岑尼果就把萨列里带到了威尼斯。在威尼斯,他引起了波希米亚作曲家佛罗里安·伽斯曼的注意,后者把他带到维也纳。在维也纳,萨列里结识了作曲家格鲁克,并且被录取进入约瑟夫二世的音乐机构,并代表伽斯曼在市民剧院演奏大键琴。当伽斯曼在1769年前往意大利访问的时候,萨列里创作了他第一部传世的歌剧《Le donne letterate》,脚本是由年轻的诗人吉奥凡尼·波切利为伽斯曼编写的。1770年1月10日该剧上演,标志着萨列里歌剧创作生涯的开始。在1770年到1804年年间他创作超过40部歌剧。其中大部分是为维也纳的观众而写的。当然也有为其它城市创作的歌剧如:米兰,罗马,慕尼黑,巴黎和的里雅斯特。
他曾在四代哈布斯堡皇朝中供职,掌握了维也纳所有重要音乐事务。1774年他接替伽斯曼成为意大利歌剧院乐队长和作曲家。1788年取代朱塞佩·邦诺成为宫廷乐队长。他是维也纳音乐艺术社团(由伽斯曼创办)的积极支持者并在1788年到1795年担任主席。他还是维也纳第一所音乐学院——1817年成立的演唱学院的院长。萨列里同时还是一名成功的教师,他的学生有贝多芬、舒伯特等。
安东尼奥·萨列里(1750-1825年)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维也纳音乐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音乐家,他为奥地利王室效命超过半个世纪,其中36年一直被委任以宫廷乐长的重任,社会地位显赫,来往交接不外乎权贵和文化界名流。凡是牵涉到1775年以后维也纳音乐生活的大事,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萨列里的参与和影响。就是这样音乐权威,死后竟蒙受不白之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逐渐流传一种谣言,说莫扎特是被他毒死的。好事之徒口口相传,普希金据此传说写成一部诗剧,而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又根据诗剧情节写成歌剧,谣传经过这么几次艺术加工竟成了千真万确的事实。
萨列里以杀害天才凶手的身份受到历史的审判,一百多年以来,遭到人们的唾弃,身背恶名。他创作有40多部歌剧,早期歌剧属于老式的,但从《阿尔米达》(Armida,1771)起,接受格鲁克改革的主张,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事实上,他留下的纯器乐作品也不在少数,只是没有公开发表,未能引起应有的注意。其动听程度不下于歌剧,风格介于“华丽”和“古典”之间,偶尔还流露一点“狂飙运动”的影响。
萨列里是与莫扎特同时代的杰出音乐家。但一个由来已久的传说使得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才能不及莫扎特,妒忌心重的作曲家,并且设计害死了音乐天才莫扎特,然而这实际上是谣传,萨列里与莫扎特虽然有竞争关系,但私交较好。据说在莫扎特逝世前曾与萨列里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他和莫扎特在1786年美泉宫里是同僚。而且1791年10月14日(后来两个月不到莫扎特就逝世了)莫扎特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里面提到,在auf der Wieden剧院上演魔笛的时候,莫扎特非常乐意地邀请萨列里到自己的包厢,而萨列里则对歌剧充满赞美和热情,“歌剧里面每一号曲(魔笛是编号歌剧)都会让他喊'bravo'或'bello'。”
关于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个人推荐去看看电影《莫扎特传》。但电影中所述萨列里害死莫扎特毫无证据。
莫扎特死于自然原因
萨列里故乡莱尼亚诺的人们说,萨列里要除掉莫扎特根本缺乏动机。这一论据得到萨尔兹堡的莫扎特基金会主席鲁道夫-安格穆勒的支持。他反问道:“有哪一位母亲会把儿子(指莫扎特的儿子)送到杀害丈夫的凶手那里学习?!”究竟莫扎特死因为何?最近加州大学一份研究报告引述了其妻子康斯坦莎对其病史的回顾,指出莫扎特的死因是风湿热。“可怜的萨列里,”一位参与研究的医学博士说,“他被世人铭记在心,只是因为一宗他从未犯过的案件。”
'La folia di Spagna'的26首变奏
D大调威尼斯交响曲
'Il giorno onomastico'交响曲
歌剧《Prima la musica e poi le parole》(音乐至上)
歌剧《Le donne letterate》
歌剧《La locandiera》(女地主)
歌剧《Falstaff, ossia Le tre burle》(法尔斯塔夫,或三个戏弄者)
歌剧《L’Europa riconosciuta》(《重建欧洲》)
一百多年来,萨列里一直以杀害莫扎特凶手的身份受到人们的质疑。而他曾作为贝多芬、舒伯特和李斯特老师的事实,却多少被人淡忘了。萨列里是个多产的作曲家,前后写过40多部歌剧、4部清唱剧和大量教堂音乐。他的早期歌剧风格比较老派的,但从《阿尔米达》(Armida,1771年)起,他接受格鲁克改革的主张,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他写的器乐作品也不少,只是很多都没有公开发表,没有得到重视。